资料图:4月4日,北京市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桥梓消防站救援人员背着受伤“驴友”下山。图/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

| 吴振

山里、谷里、草地上、溪流边……这几年,人们能明显感受到涌入这些地方徒步、露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几位好友,有的是交了一两百块的报名费,几十个陌生人凑成团,跟着户外组织的领队出发。但一段时间以来,火热的户外活动却频频发生意外。

多位“驴友”和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近些年,各种各样的户外组织如井喷般涌现。但其中不少都没有经过工商注册,领队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给户外活动参与者埋下了安全隐患。上个月,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野外溪流时落水身亡,为这类风险再次敲响警钟。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认为,加入户外组织就意味着多了一层安全保障。一来,进入组织后多人同时参与活动,理论上自然会多个照应;二来,户外组织被默认的一个前提就是专业性,大多拥有领队、安全员等,他们一般会负责线路规划、应急预案等。但从报道看,不少户外组织的专业性远没大家想象中那么靠谱。

除了有些户外组织没有取得资质外,有业内人士还指出,“有些创始人也就爬了半年、一年的山,能看懂轨迹路线,就成立了一个组织”“国内大部分的领队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很多户外领队基本是自己玩过几次就开始带活动了”……

这意味着,当一些人冒然选择户外组织并将自身安全保障交给这些组织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而由于目前对户外组织缺乏专门的监管手段,户外运动领队应取得的专业资质等也未有明确、强制性规定。户外组织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特点比较突出。户外组织的专业度与当前社会的户外运动热并不匹配,这必然会放大相应的风险。

这从一些细节也可得以看到。比如,一些户外组织对外招募时为了“获客”,宣传文案中并未对参与人员的身体状况、户外活动经验等内容做任何要求与提示。

“草台班子式”的户外组织,不仅未能发挥“驴友”们期待的专业性,反而借助户外运动热拓展自身业务,这无异于是在放纵风险。

此外,有的户外组织凡事都需参与者提供全套个人信息,且随便上线一个小程序就能收集,由此可能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同样不可低估。

因此,鉴于当前社会的户外运动热情及相关户外组织的发育状况,及时推动该领域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时候纳入决策考量了。

这不是说要遏制该行业的发展活力和空间,而是要通过引入必要的监管和规范,在行业规范发展与安全保障之间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也应鼓励专业化的户外运动机构向社会普及专业知识,培育理性的社会户外运动氛围。

当然,这也警示,无论什么情况下参与户外活动、选择户外组织都应量力而行、擦亮眼睛。既要对自身运动能力有充分认知,在做好攻略、了解好相应的基础知识后再做行动,也要避免将自身的安全保障完全寄托在一个并不真正了解的组织的身上。

撰稿 / 吴振(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