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天下大事,莫过于子女的婚事。

看着单身的子女,父母到处寻找为其相亲的机会。

好不容易,盼来了子女婚配的消息,父母就要拼命留住,千万别把缘分往外推。

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那个店。”

也许父母的一次错误,让子女后半生都找不到如意的人。到头来,子女还会埋怨父母,引发家庭内耗。

因而,在准亲家见面的时候,要坚持“三不动”,凡事站在大局考虑,为子女的余生添加福气。

01

不动怒,有话好好说。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任何时候,愤怒是没有用的,如果挥舞拳头,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自己也会惹上麻烦。

看清了愤怒的祸害,再去找准亲家谈子女的婚事,心情就会稳定很多。起码,遇到双方谈不拢的事情,不会做出走极端的决定。

有一段时间,“贵州一小伙买的内衣小了,迎亲被拒”的消息,被大家热议。

贵州遵义的小伙子,带着亲戚朋友去女方迎接新娘。

按照习俗,小伙子送给新娘全套新衣服。

新娘发现,内衣尺寸太小,就很不开心。小伙子随口就说:“买不到,穿旧的不行吗?”

接下来,双方父母各执一词,吵起来了。婚宴也凉了。

很明显,双方父母在婚前的沟通是不够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也是比较冲动、蛮横的。加剧了两位新人的矛盾。

诗人雪莱说过:“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脑,一条能说话的舌。”

开口说话,是排在珍惜感情、用大脑思考之后。若是没有想好,不知道后果,那还不如闭嘴。

准亲家见面,其根本目标是“子女结婚、认亲家”,其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沟通。一旦有了怒气,沟通就会失败。

按照常规的做法,见面要谈一谈男女双方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找到合理的出嫁、迎娶方式;谈一谈子女安家的地方,事业的发展,看在什么地方定居,双方父母如何支持;谈一谈结婚的日子,按照什么方法来挑选良辰吉日;谈一谈未来双方父母的养老,尽量不给子女添加麻烦......

谈妥了,子女的婚宴,肯定会很顺利。就像走程序一样,没有节外生枝,或者考虑到了意外情况,大家仍旧可以一起坦然面对。

和颜悦色地说话,学会倾听,大家庭就一团和气,两家 变一家。


02

不动欲,彩礼当成“礼”。

说起高价彩礼,很多年轻人都头痛。

为什么要那么多钱,作为彩礼?深度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其一,父母很爱面子,希望用高价彩礼来显示自家的威风,在亲戚朋友面前可以炫耀。

其二,父母很贪财,借用女儿结婚,捞一笔。这些钱,用来给儿子结婚用,或者父母养老。

其三,父母要试探男方家庭,家底如何,避免女儿嫁给了穷小子。

其四,父母反对子女的婚姻,用彩礼来阻挡婚姻,从而男方家庭望而生畏。变相来说,父母的控制欲得到了满足。

也有一些女方父母,开口就要男方在大城市买房子,并且房产证上添加女儿的名字。这是变相地索要彩礼、钱财。

别忘了,彩礼本来是“礼金、礼物、礼节、礼貌、礼俗”。

古人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按照礼节,彩礼是一次礼尚往来,并不是女方家庭要得到什么好处。

在我的老家,女儿出嫁,需要的彩礼是很少的。并且女儿出嫁,所有的彩礼钱,都会变成嫁妆,随着女儿一起到婆家。

也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在女儿出嫁时,加倍回赠女婿,目的就是让女儿出嫁后,和女婿一起创业,谋幸福。

舍去了欲望,彩礼的问题,压根就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通情达理的父母,各尽所能,把婚礼办好,就很满意了。

03

不动怨,携手向前走。

你有没有发现,所有的怨气都是因为过去的某些事。

因此,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积怨”。

一些准亲家,在没有见面之前,是认识的。特别是本县的人,绕一个圈,都能扯上好几个熟人。

彼此之前有过节,现在却变成亲家了,内心不好受啊。这样想,父母就错了。

应该这样想:“因为儿女结婚,有矛盾的两家人,可以好好相处,从此矛盾不见了,多了亲情。”

还要记住,当下的生活,是开始,真正的生活——好戏在后头。

子女的日子长一些,父母要学会给子女的未来,让出一条路。上一代的恩怨,一定不要留给下一代;仇恨,从来不是传家宝。

当然,对于初次见面的准亲家,也不要有怨气。比方说,子女在恋爱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吵闹了一番,就不要提起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嘛。

对于某一方的条件,不太满意,也不要继续说了。都已经要结婚了,还纠结一些恋爱的条件,这是思维上的内耗,是在逆着走。

04

两个年轻人决定要结婚,是因为动了一生相伴的真情。

几个准亲家在一起商议婚宴,是因为动了家业兴旺的念头。

带一颗快乐的心,去和准亲家见面,充分尊重对方的建议,提出自己的建议,求同存异,有共情力,就没有办不好的婚事。

当然,也建议你,在见面之前,和子女谈一谈,多了解准亲家的家庭情况,带上一份精美的礼物。不管你的男方,还是女方,吃亏是福。

子女结婚,一次牵手,一生不放手。

亲家见面,一次握手,余生能携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