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倒霉的皇帝,崇祯皇帝可谓是名列前茅。刚继位时,他所面对的是空空如也的国库和四面楚歌的局面。据传说,崇祯皇帝每天为国事而发愁,30多岁时已然生了白发。然而,外有后金的威胁,内有流民的困扰,每天都传来战败的消息。到了崇祯三年,陕西的起义军领袖王嘉胤已经带领军队进入山西境内。

提到王嘉胤,或许他的名字没有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那么响亮,但实际上,王嘉胤可谓是这两位之后的领袖的前辈。在他统帅三十六营时,像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后来的名将还只是他手下的三十六营之一,相当于小弟的角色。当时明军主力都在陕西进行围剿,而王嘉胤则选择跳出包围圈,进入山西,仿佛鱼入大海一般。

历史记载称,王嘉胤领导的贼众高达十六万,分为三十六营,成功攻破沁水、阳城,甚至打破了被誉为坚不可摧的泽州城。然而,正当王嘉胤兴冲冲地连克周边的城市时,却被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所阻拦。经过询问,才知这个地方叫窦庄,人们戏称它为“小北京”。鉴于王嘉胤当时的实力,直接北上攻占大明朝的北京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经过三天的围攻,十万大军却未能攻陷小村庄。王嘉胤这才意识到,“小北京”这个绰号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为什么在山西南部的一个偏远地方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地名——“小北京”呢?要追溯到宋朝。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位名叫窦璘的大臣从陕西扶风迁居到了山西的沁水地区。更有趣的是,窦璘的女儿后来成为了宋哲宗的妃子。由于这层关系,窦璘去世后,皇帝便将曲堤村划归给了窦家作为祖坟,并指定了一户姓张的贫民为窦家祖坟的守护者。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明朝时,窦家已经式微,反而是原本的守墓人张家兴盛起来。张家的少公子张铨成为了辽东巡按,面对努尔哈赤攻破辽阳的危机,张铨选择引颈自刎,表现出色。张铨死后,他的父亲张五典辞官回乡,召集家人开始修筑城池。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但张五典却指出:“辽阳一隅征调,天下骚然矣。”他预言天下将有变。历时九年,张家将窦庄建成一座东西南北长500米的军事城堡,分为内外两城,并在城内的民居之间设置了暗道,以备紧急情况下直接登城。由于窦庄有九门九关,可与北京相媲美,因此有了“小北京”这个称呼。除了“小北京”,窦庄还有一个更有声望的名字——夫人城。在第一次攻城失利后,王嘉胤于崇祯四年六月底再次率军来攻。当时,张五典已故,孙子张道濬也远在雁门守城,家中只剩下一群妇孺。然而,张铨的遗孀霍氏带领女眷和仆人奋起抵抗,与张献忠的军队激战四天四夜,再次将对方击退。由此,“夫人城”这个美誉诞生了。崇祯皇帝得知后,赐给窦庄一块匾额,上书“燕桂传芳”,以表彰张家女将的英勇表现。

两次被困于坚城之下,最终导致王嘉胤的军队溃败,他也英勇战死。在王嘉胤之后,一些人如紫金梁、老回回、八金刚等率领三万大军再次合围窦庄,试图攻破这个小村。然而,再次战败。《明史》中记载,泽潞各州县相继被义军攻占,唯独窦庄坚守不摇。清朝入主中原后,张道濬也像他的父亲张铨一样,在抵抗清军的战场上英勇战死。

如果明朝的城池都像窦庄一样坚守,或许明朝的命运会有所不同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