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今日的感悟#随礼这事儿,越想越不是滋味, 同学孩子结婚,微信里一句“请你喝喜酒”,没见着纸质请帖的影子。我人在外地,听说有人发了红包对方没收,便也跟着发了一份,哪成想红包刚发过去,那边“叮”一声就收了。屏幕这头的我,倒先红了脸,尴尬得手脚都没处放,早知道是这光景,倒不如当初装没看见。 说起随礼,这些年我可是“赔”了不少。前阵子,一个二三十年没联系的老同学,不知从哪儿扒来我的微信,加上好友第一句话不是寒暄,竟是一张电子请帖。碍着“同学”这层旧名分,我还是转了钱,结果没过多久,对方悄没声儿把我微信删了,这笔钱就像石沉大海,连个回响都没有,更别指望有回头路。 还有回更荒唐的,有人递了请帖,我按时赴宴,坐在席间瞅着主家,愣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分明是面生得很,可人家照样大大方方收下红包,那架势,倒像是来“收钱”的,哪是来“请客”的。也有认识的人办酒,热热闹闹去了,可过后一想,这些年随出去的份子,就没一个能“回本”的。好些人收完钱,转头就没了联系,当初随礼时的那点人情,早被时间磨得干干净净,到最后谁也不认识谁。 最让人别扭的是,有些当年同班时就没说过几句话、关系淡得像白开水的同学,如今也揣着请帖找上门。明明二三十年没往来,连名字都快记不清了,偏要借着“孩子结婚”的由头,把“请你吃饭”变成“向你要钱”。这哪是沾喜气,分明是添堵,让人心里堵得慌,只觉得这人情往来,怎么就变了味儿呢?

你遇到过随礼的困扰吗

你遇到过随礼的困扰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