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个特别爱走路的人,那种每天六点不到就穿好运动鞋,拎个保温杯,绕着小区转三圈的那种。她总说:“多走走,骨头才硬朗。”以前我听着也点头,觉得她说得挺有道理。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直到我真正开始学医,在临床接触到那么多骨质疏松的案例,才慢慢发现,有些事,不是看起来对,就真的是对的。有一年冬天,老邻居老刘摔了一跤,胯骨一断就是三个月卧床。

他平时也走路,也游泳,身体看着比我妈还硬朗。可真到出事那一刻,才发现,他的骨密度其实早就低得吓人了。那段时间我正好在医院进修骨科,亲眼看到X光片,骨头像被风吹空的竹竿,一碰就断。我回家就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这些“常识”。

骨密度强不强,表面真的看不出来。不疼不痒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我开始翻阅资料,也跟科里的老主任聊。他说一句话我记到现在:“骨头不是靠走路走出来的,是靠压出来的。”那时候我有点懵,后来越想越明白,轻飘飘的动作,对骨头的刺激太弱了,根本起不到强化作用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我们常说“用进废退”,其实骨头也怕闲着。你不逼它承担力量,它就自己偷懒,慢慢疏松。这也是为啥很多人退休后,骨密度急剧下降。不是年龄的错,而是生活方式突然变了。你一旦不再给骨头压力,它就松了。

我开始琢磨,到底什么样的运动,是能让骨头“受力”的。后来发现答案其实就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抗阻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负重运动”。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哪怕一个水桶、一个装米的袋子,只要你让肌肉动起来、让骨头承受重量,它就会开始“加固”自己。

我妈最开始听我说要她提哑铃,吓一跳,说:“我都六十多了,举这些干嘛?”我没跟她争,直接拿两瓶矿泉水,让她站着提了十下。我说:“骨头就这么一点点被刺激,慢慢它就知道自己要变强。”她坚持了三个月,再去复查骨密度,医生都说提升得快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举铁举得像年轻人那样,但哪怕是简简单单地做个半蹲,拎个小水壶站立几分钟,对骨头来说,都是信号。它会“听懂”的。就像有次我去社区做讲座,一位七十岁的阿姨说她每天在厨房切菜都不坐,站着拎着锅炒菜就当锻炼,结果骨密度检查比她同龄人高一大截。

我特别理解很多老年人对抗阻训练有顾虑,觉得这东西是年轻人玩的。但真相是,年纪越大,越该做点“重”的事,让骨头别偷懒。我看过太多老人,腿一软就躺床上,一躺就起不来了。不是他们摔得重,是骨头根本撑不起身体。

咱们常说“养骨如养命”,这话一点不夸张。骨头脆了,不只是怕摔,还会影响整个人的姿势、行走方式,连内脏都会因为躯干塌陷而受压。你看那些背驼的老人,不是因为脊柱疼,而是骨头塌了。一旦塌了,想再立起来,难如登天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我给很多老年人做过锻炼方案,最基础的就是靠墙半蹲、拎水瓶站立、用弹力带做拉伸。动作不需要多复杂,关键是要形成“骨头承重”的环境。光靠走路,骨头只是重复轻微震动,游泳更是几乎没有重力刺激,浮在水里骨头根本不需要出力。

有一位患者让我特别印象深刻。她七十岁出头,每天坚持做抗阻训练二十分钟,不多不少。用的是她家米袋子、椅子、楼梯台阶。三年下来,她的骨密度从接近骨质疏松,回升到了正常水平。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数据,不是书上说的理想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对“运动”这件事的理解太表面了。觉得只要动了,就是锻炼。但对骨头来说,动不如压,压不如负重。只动不压,就像喊孩子读书但不给他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我妈现在每天早上还是会绕小区走一圈,但她回家后一定会进厨房拿两个装水的瓶子,站在阳台上做几组手臂弯举。她说:“我这不是锻炼肌肉,我是给骨头加点力。”我听着就笑,她已经把这些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习惯

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年纪大了反而怕吃力。可身体不怕吃力,怕的就是“太轻松”。骨头跟人一样,闲得太久,就废了

其实最适合中老年人的抗阻训练,不是健身房里那些复杂的器械,而是生活里的小动作。拎水、推门、提菜、坐起、站起,只要你愿意加点“重量”,骨头就会回应你。有时候你看那些农村老人,干了一辈子农活,骨头硬得很,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做“天然的负重训练”。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骨密度这个事,一旦掉下去,再补就难了。钙片吃得再多,没刺激也吸收不了。我见过太多患者,药吃了一堆,躺着不动,结果骨头还是空的。医不如养,养不如动,动不如带点“负担”地动

我家客厅现在常年放着两个装了水的壶,还有弹力带和瑜伽垫。不是为了健身,是为了防老。我妈说:“你学医的,咱家得走在前头。”我点头,却更明白,真正走在前头的,不是知识多,是能把知识用在生活里的那种人

有人问我:“你说的这些,我妈七十五了,还来得及吗?”我说:“你只要今天动,总比明天不动强。”骨头跟人讲理,它不看你年纪大小,只看你给不给它信号。只要你开始,哪怕慢,一样能变硬。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我喜欢一句很朴素的话:“年纪大了,不能变轻飘飘。”身子要沉得住,脚要踩得稳,骨头得硬得起。要让骨头记住你还在用它,它才不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指南》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骨质疏松诊疗规范》

3. 《中国骨密度监测白皮书》

4.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第6期

5. 中国营养学会《中老年人运动与营养指导手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