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关税战硝烟未散之际,美国政坛传来戏剧性转折——曾扬言要“让中国跪下”的特朗普,突然放低姿态喊话“随时可以飞往北京”。
这场180度大转弯背后,是三条直插美国命脉的坏消息:中国抛售美债撼动金融霸权、世贸组织改革瓦解单边主义、稀土断供瘫痪尖端产业。当霸权工具箱里的“美元镰刀”“关税大棒”接连卷刃,白宫终于意识到:这个时代,已容不得美国继续“躺着薅羊毛”。
近期,一连串的不利消息接踵而至,特朗普或许都恨不得即刻飞往北京,与中方展开紧急会谈。
第一个坏消息:中国正在持续减持美债,目前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下滑至美国第三大债权国的位置。
根据美国财政部本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所持有的美债余额已经降至7654亿美元。
经过这一轮减持操作,中国持有美债的规模被英国反超。当下,日本、英国和中国依次占据美国前三大债权国的席位。
中国减持美债对美国来说绝非好事,其中的道理其实不难明白。
特朗普的"稀土焦虑症":谈判结束多次提及稀土
想象一下,当你掐住了对手的命脉,他会是什么反应?没错,就是特朗普现在的样子——着急、焦虑、反复询问。
自从中美日内瓦会谈结束后,美国政府就像得了"稀土焦虑症"一样,不停地询问中方何时解除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短短5天内,美方竟然问了三次!
5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的当天,美方就迫不及待地问了第一遍;到了15日,他们又问了一遍;
16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引用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本的话称:"中方已同意解除4月2日后发布的对美反制措施,包括稀土出口管制,然而这几天却没看到中方的相关行动。"
中方强硬回应:打击走私+精准反制,稀土不是“白菜”
美方虽然急得团团转,但咱们中方的态度也是相当清楚的。我商务部发言人已经表明,考虑到美方暂停或调整对华加征关税的情况,中方也会相应地调整对美的反制措施。
简单来说,中方的措施调整得看美方的纠错情况。特别是,特朗普得看看自己能不能兑现对华的承诺,既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又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相关工作,还得真正意识到经贸关系在双边关系和全球经济里的重要性。
这几天,中方已经逐步调整了对美的关税税率,为后续的谈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中方的底气:从“被动应战”到“主动出击”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早已超越关税数字,直指“科技主导权”。
芯片突围: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破万亿,昇腾910C性能对标H100,AI算力弯道超车。
供应链反制:从稀土到光伏、锂电池,中国用“全产业链优势”重塑全球话语权。
外交定力:面对美方“一边握手,一边掏枪”的两面派做法,中方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姿态稳坐钓鱼台。
川普登门,想求三碗“救命汤”?
所以你看,川普隔空喊话,放出想来北京的口风,绝不是心血来潮的即兴表演,背后至少揣着这三本难念的经。他若真来了,肯定不是来喝茶叙旧的,而是带着明确的“KPI”来的。
金融上,他巴不得我们能稳住阵脚,别再大手笔抛美债了,最好还能回过头来再买点,帮他缓解国内债务的燃眉之急,好歹让他喘口气。
贸易规则上,他可能盘算着通过对话,看看能不能削弱MPIA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束缚,至少保住他那套“长臂管辖”的几分颜面,别让美国的规矩真成了摆设。
而在资源层面,最火烧眉毛的,恐怕就是想让我们在稀土出口上高抬贵手,别卡死他高科技产业和军工生产的咽喉。这三件事,件件都关系到他的政绩和美国未来的竞争力。
北京不急,谈不谈得看“诚意”二字。
但是,我们这边也不是三年前的吴下阿蒙了。这几年的贸易摩擦打下来,我们也练出了一身肌肉,学会了不少门道。我们的牌打得很明白:想谈,大门敞开,但得拿出诚意来。
不能一边说着合作共赢,一边背地里继续使绊子,什么加关税、制裁企业的小动作就别想了。就像这次稀土出口的调整,我们商务部的表态清晰得很:反制措施调整的力度,得看美方纠错的进度。这话里的潜台词,就是“你先拿出实际行动,我们再瞧着办”。
现在这局面,多少有点“客随主便”的意思了。我们不怕谈,不拒谈,但也绝不怕你施压。
川普想来,可以,但来了能不能谈出个子丑寅卯,关键不在他本人西装革履地踏上北京的土地,而在于他和他背后的团队,愿不愿意真正改弦更张,放弃那些单边主义、极限施压的老掉牙套路。如果还是揣着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老剧本,那恐怕真是白跑一趟,甚至连个视频会议都显得多余。
说到底,时代不同了,棋局也变了。过去那种美国一跺脚,全球都感冒的日子,确实渐行渐远了。如今的国际舞台,更像一盘错综复杂的围棋,每落一子都得三思。中国手里攥着的牌,有经济的,有规则的,也有像稀土这样的资源牌。我们想要的,是平起平坐的对话,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不是谁非得压过谁一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美关系的走向取决于双方的选择。如果美方继续沉迷于“美国优先”的幻想,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就范,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反之,若能认清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对华关系,双方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赢。毕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