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昨天(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退休年龄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权威专家解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为什么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这是在1951年确定的。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表示,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与人均预期寿命、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等不匹配、不适应。

原新说:“现行的退休政策大的框架已历时73年没有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经济社会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走过了基本解决温饱、基本小康到了全面小康,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正在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进。现在的退休年龄和当下的基本国情以及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已经严重不符了。”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认为,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赵忠说:“不论是人口的预期寿命还是老龄化的程度等,都和上个世纪50年代大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更好地发挥法定退休年龄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来保障老年人的民生福祉的功能,就有必要来进行相应的改革。”

我国总人口新中国成立初期为5.4亿,截至2023年末为14.1亿人。在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快速增加的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6亿,自此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原新表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

原新说:“2030年到2035年期间,老年人口的规模会超过4个亿,老龄化水平会超过30%,进入一个重度的老龄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老年人口会达到峰值5.1亿,老龄化水平会达到42%,进入一个超级老龄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就成了我们全社会的一个共同努力和共同责任。”

此外,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大力实行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措施,我国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增加,从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10年的9.7年,再增加到2023年的11.1年。原新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而退休年龄静止,缩短了生命周期的工作年限。

“1982年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量不到7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0.6%左右,现在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是2.5个亿以上,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接受过大学教育。受教育程度越好,就意味着你受教育的年限越长,你开始就业的年龄就会越往后推,假如退休年龄不变,生命周期当中用来创造财富的生产性时长就会缩短。”原新说。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不断推迟。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封进表示,如果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工作年限将减少,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是高技术、高学历人才集中的行业,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封进说:“有能力、有技能、有健康身体的老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即便是高学历女性,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也只有55岁,他们博士毕业可能接近30岁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其实也是给更多有工作意愿的老人工作的机会,充分利用我们老年人力资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