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2012年感动中国·林俊德颁奖词》

1945年夏季,二战胜负基本已定。为了让日本投降,美国使用了原子弹。世界人民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原子弹的威力。作为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之一,原子弹、氢弹这些核武器,就是一个国家的底气。有了原子弹,在外交方面,其他国家才会更重视自己国家的意见。

所以毛主席才会说,没有原子弹人家就会说你不算数。所以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武器,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不被外强欺辱。可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一穷二白,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人才,要造原子弹谈何容易。

但中国人民从来不会被困难打倒,即便是没有技术,以钱三强、钱学森等为代表的核武专家,突破外国层层技术封锁,让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武器。今天,咱们要说的林俊德老先生,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核武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工作。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描绘出林老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甘于奉献自己一生的壮志!

林俊德出生于1938年,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乱年代,社会经济崩溃,人民生活穷苦。可是国家依然没有放弃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家庭穷苦的林俊德,依靠政府给的助学金,完成了自己中学到大学的学业。为了能够回报祖国,林俊德立志做一个有用的人才。1960年林俊德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被国家派遣去进修两年,才正式进入工作岗位。

1963年,林俊德接到了国家给予他的第一个考验,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小组把记录核爆冲击的仪器制造出来。这个自记仪要用来记录中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时所产生的冲击波数据。这对于年仅25岁的林俊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那个时候中国技术落后,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又很差。但是这些都没有让林俊德退缩,他带领团队按时完成工作。

林俊德的小组顺利完成自记仪的制造工作,并且于1964年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作。罗布泊沙漠深处,雷霆万钧般的声音响起,一朵壮观的蘑菇云冉冉升起,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林俊德研制出来的仪器,也第一时间把原子弹爆炸的数据记录下来。1967年,中国又成功引爆了第一颗氢弹。林俊德带领自己的团队,在爆炸点附近徒步行走几十公里,把所有核爆数据采集回来,圆满完成任务。

核爆数据的采集,或许不如直接参与核武器制作那样雄壮。但是林俊德从1964年开始到1996年,参与了45次核试验,无一缺席。一次次的核爆数据记录,为中国的核试验安全以及核工程设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模型和理论基础。

1996年中国暂停核试验之后,林俊德把记录核爆炸冲击波的测量技术,应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兵检、地震、余震探测、国防设备研制等。尤其是在2001年,已经是中国院士的林俊德,带队研制某重大科研实验装备。这个装备关乎到中国的国防建设,当时各方面的意见都有分歧,最后还是林俊德带队攻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技术性的关键突破,成功把装备研制出来。

可是2012年5月初,却传来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林俊德老先生罹患癌症,并且是晚期。5月24日病情恶化,林俊德得知自己只剩下最后几天的时间,他拒绝手术,并且要求搬到普通病房继续工作。

2012年5月31日,已经病危的林俊德,在护士的搀扶下又坐回办公桌前,打开自己的电脑查看资料。他决定要把自己的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抓住生命的尾巴完成最后一次冲锋,把研究资料上交国家。当天晚上20时,林俊德离世,终年74岁。

后记

林俊德离世之前,早就有已经在笔记本上写好了自己的后事。他交代子女把自己的骨灰埋在马兰。马兰,坐落着中国核实验基地,是林俊德工作过的地方。这个地方见证了中国原子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林俊德等核试验工作者的努力。中国为什么能在国内一穷二白,国外层层封锁的境地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有像林俊德一样,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参考资料:《2012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