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中美贸易的紧张局面刚得到缓解,美国又接连推出两项关于人工智能(AI)的新政策再次让局面扑朔迷离:一是宣布取消此前针对AI发展所用半导体的出口限制,将相关限制调整为建议性指南。二是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一系列细则,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Ascend)等芯片的企业,可能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受到美国商务部的处罚。
这一“松”一“紧”的两项政策,背后是美国对华AI芯片政策框架与思路逻辑的显著转变。首先,美国政府放宽出口限制,源于政策理念调整与现实压力双重作用。对芯片的限制已引发美国科技企业的不满。特朗普曾多次表态要减少监管,为科技企业创新营造更宽松环境。随着中国国产芯片不断取得突破,若美国政府持续维持广泛的出口限制,美产高端芯片的海外市场份额必将加速流失。从这个角度看,放松出口限制,是美国政府对现实形势的妥协,也是为美国科技企业争取海外市场空间的无奈之举。
而美国细化禁令,将中国AI芯片列为管控对象,并向第三国限制延伸,表明其阻滞中国AI技术发展的意图从未改变,只是限制策略从技术获取环节转移到了技术应用环节。过去,美国主要通过限制高端芯片出口、阻碍中国获取先进算力,在AI技术研发的源头进行遏制。如今,美国正将限制重点放在应用层面,通过延缓中国国产芯片的市场推广,阻碍中国AI产业基于国产芯片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应用生态。
从整体政策框架来看,美国对华AI芯片政策正从单纯的技术封锁,向更为复杂、多维度的竞争策略转变。此前拜登政府时期,以《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为代表,侧重于全面限制AI芯片及相关技术的出口,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技术壁垒,将中国等国家排除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体系之外。这种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国家对高端芯片的获取,但也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引发了广泛质疑。
此次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一方面表明其试图在维护美国科技霸权与满足企业商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另一方面又表明了美国在核心竞争领域的强硬态度。美国深知,以中国国产AI芯片的追赶进度,若不加以限制,将对美国在AI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构成严峻挑战。因此美国选择一边拓展基础性市场,一边通过将中国AI芯片纳入出口管制范畴,从应用端打压中国AI技术出海,从而维持自身在全球AI技术领域与市场领域的全面领先。
然而,这一政策未必能如其所愿。从产业与技术发展看,美国虽在尖端AI模型方面占据优势,但国内产业支撑不足,导致应用变现能力较弱。反观中国,始终坚持AI发展的应用导向,凭借完善的产业基础、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构建起AI技术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只要中国AI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就能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缩小与美国AI技术领域的差距。
从AI市场来看,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将AI纳入发展战略,未来多元竞争格局不可避免。技术创新的规律决定了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以DeepSeek为代表的低成本开源大模型,给发力自研的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AI模型领域另辟蹊径、实现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AI技术竞争最终要通过市场应用实现变现与技术迭代。如今,中美AI竞争已攻守易势,美国的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稳步推动科技战略自主、扩大国内内需潜能,以完备的产业配套与巨大市场规模,做好对外部纷争的应对。另一方面,中国应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框架,以增量互利合作,实现中国与各国的科技共享、发展共赢。(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