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成龙发布微博,庆祝他所在的、著名的“元家班”成立65周年。在文字里,他缅怀了离世的“元家班”的师父、香港中国戏剧学院创始人于占元,以及众多已经过世的成员。在他列出的去世人员名单中,竟然有著名导演、武术指导和演员元奎的名字。这个消息令网友们感到震惊和错愕。随后,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言人田启文证实,元奎已于两年前患病去世,因为其家人选择低调处理,死讯就没有对外公布。

在星光熠熠的香港影坛,元奎那张和善的圆脸并不能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当人们提起他执导、担任武术指导或参演过的电影时,一定会充满敬意和崇拜。他执导过周星驰主演的《赌圣》和李连杰主演的两部《方世玉》电影,为成龙的《龙少爷》等多部华语电影担任过动作指导,也在《新精武门:1991》《方世玉续集》等港片中有过精彩的表演。21世纪初,他还曾经漂洋过海,为《X战警》《玩命快递》这样的欧美大片担任动作指导或联合导演,设计过精彩的打戏。

他喊着“安全第一”,留下香港武打片的荣光

元奎扮演的经典角色。图/豆瓣

单看这些成绩,元奎就值得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前,他也曾被誉为继袁和平之后的“天下第二武术指导”。但或许是因为性格内向,元奎一直不像他的师兄弟们那样活跃、爱表达,多年来,他在电影圈甘当绿叶,认真地为演员和电影服务,从不彰显自己。

于无声处听惊雷

1993年的功夫电影《方世玉》中,有一场极为令人难忘的打斗场面:饰演方世玉的李连杰和饰演九门提督的赵文卓从地板上打到了地板下的夹层里,两人弓着身子在地下各自施展拳脚,借助地面下的木桩踢打对方,难解难分。而地板之上的人们只能看到偶尔溅出的木屑,仿佛水面上偶尔掀起的浪花。这样简单清晰的画面,流畅富有美感的动作,完整地展示了两位主角的特长和身姿,令人拍案叫绝。

这样激烈的打斗场面,最初的设计就出自安静温和、总是微笑着观察众人的元奎之手。他的明星好友成龙、洪金宝、李连杰、杨紫琼等人,都是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电影人。但元奎作为他们的“左膀右臂”,却完全与热闹的电影圈相悖,他有时候内向到在受访时连话都不会多说几句。但在这样的外表之下,元奎却始终掩藏着一股狠劲儿和实力。他永远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交出一张像《方世玉》这样,高于行业水准的、令人惊喜的答卷。

这样一个内向的人,能够在香港电影圈做得风生水起,需要的是努力和运气的共同作用。元奎在职业上的最大机会,确实始于一次被“伯乐”发现的机遇。1978年,由袁和平执导、成龙主演的功夫喜剧电影《醉拳》大获成功,开创了全新的电影风格,而《醉拳》的监制吴思远也在这个过程中留意到了副导演元奎这位幕后英雄。数年前,元奎在吴思远的电影中担任龙虎武师时,他们就开始了合作。当时,吴思远发现这个人性格独特,在片场等待工作时,从来也不会去打牌或者睡觉,而是饶有兴致地学习摄影机如何摆放,导演的拍摄思路是什么样的。后来,吴思远又发现,元奎在担任副导演时有出色的调度能力,可以把片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从那时起,吴思远便想着给元奎更多的机会。1982年,在吴思远支持下,元奎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龙之忍者》完成。一开始,吴思远觉得这是元奎的第一部影片,不需要抱太大希望,不过成品出来后却让他觉得惊艳,又感到踏实。片中不但有出色的打斗场面,剧情也非常流畅,最终票房也取得了成功。此后,吴思远就和元奎成为互相信任的搭档。当时元奎一直跟随“七小福”师兄洪金宝的“洪家班”拍戏,但他也会和吴思远进行深度合作。此时,香港电影市场非常繁荣,多家电影公司展开激烈竞争,逐渐成为全亚洲的娱乐标杆和造星工厂。庞大的市场需求,给了元奎这样长期在幕后蛰伏的新导演机会。

在吴思远的大力支持下,元奎很快就成为一名成熟的导演,他甚至可以凭借经验为演员量身定做打戏,也取得了很多演员的信任,日后,这些人都成为华语电影圈的代表人物。1989年,元奎曾帮助如今已是奥斯卡影后的演员杨紫琼成功转型,他执导的《皇家师姐》让杨紫琼从当时的一众玉女影星中脱颖而出,转变为了飒爽的“打女”形象。杨紫琼曾回忆,元奎当年给她设计了打斗片里不常见的“一字马”、高踢腿等特色动作,而且为了防止她受伤,元奎也不会勉强她,会尽量寻求效果和演员能力之间的平衡。从此,她就对元奎非常信任。

更为难得的是,元奎虽然是一位以打戏见长的导演,但他对剧情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会轻易应付了事。他欣赏导演刘镇伟的剧本写作能力,并多次与他搭档。1990年,他们联合执导了周星驰主演的《赌圣》,这部以特异功能现象为“梗”,戏仿周润发主演的《赌神》的喜剧,拿下1990年香港本土票房纪录,也让周星驰在大红大紫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最终让元奎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的,是他和李连杰的合作。1993年,凭借《少林寺》《黄飞鸿》等电影走红的李连杰,出演了元奎执导的两部《方世玉》电影,大获成功。李连杰也一直把元奎当作信任的伙伴,几年后,他去美国发展时,就将元奎也邀请过去,帮他设计武打动作。一开始,元奎并不太不适应国外的工作环境,但他硬是凭着强大的动作设计能力,取得了好莱坞影人的信任。1998年,李连杰拍摄电影《致命武器4》时,元奎给饰演反派男二的李连杰设计了一个从楼梯高位跳下,卸掉男主角梅尔·吉普森枪支的动作。这个稍微有点冒犯男主角自尊心的动作,一开始没能得到梅尔·吉普森方面的同意,但最终,片方还是大胆采用了这个动作设计,认为它代表了新的风潮。

就这样,元奎在21世纪初一步步征服了海外市场,从为《X战警》担任副导演,到担任《宇宙追缉令》的动作导演,他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的职员表中。2002年,他还应吕克·贝松的邀请,和法国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联合执导了《玩命快递》,在其中为影星杰森·斯坦森设计了极具特色的打戏、飙车动作戏,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现在想来,很多人都忽略了元奎生前为中国动作电影走出国门做出的贡献,实在是一大遗憾。

“七小福”里最“笨”的那个

作为电影导演,元奎也经常在港片中饰演一些有趣的角色,只要剧情需要,身为电影“大总管”的他就愿意出马。随着时间累积,他也变成了人们眼中的“黄金配角”之一。《方世玉续集》中的李国邦和《新精武门:1991》中的霍环大师傅,是元奎在港片中最经典、最有趣的两个电影形象。前者胆小如鼠,拥有高强的点穴武功却一辈子隐藏实力,天天喊着“安全第一”。但这样一个窝囊的人,却在关键时刻深明大义,保护了方世玉和苗翠花母子,牺牲了自己。后者有情有义,疼爱女儿,最终还是被徒弟暗算杀害。两个角色的结局都是喜剧功夫片中难得的悲情元素。

这两个角色的性格,似乎多少带有一些元奎人生的影子。他曾经自述,他不光喜欢研究打戏,也喜欢研究电影的剧情,并且会对那些带有苦情元素的情节情有独钟。他还自我分析,这种心理,可能是艰苦的童年生活带给他的影响。在喜剧中突然融入一些大开大合的悲剧元素,通过强大的情感冲击释放情绪,或许更能让他平静外表下的压抑心理得到一些释放。

文静内向,不外露的性格,可以追溯到元奎的青少年时期,因为他人生的前三分之一,一直在和不顺利的命运搏斗。1951年出生的元奎家境困苦,六七岁时就被送到于占元开设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和武术,而且到学校后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于是,他就与元龙(洪金宝当时的艺名)、元楼(成龙当时的艺名)、元彪、元华、元武(本名周元俊)、元泰以及元家班的其他兄弟姐妹相依为命,一起在戏校摸爬滚打,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元奎会出现在“七小福”这个群体中,就是因为他跟上述六人一起担任过京剧《七小福》的主角,“七小福”这个名号也由此流传了起来。

按年龄排行,元奎在“七小福”中排第二,是大家的二哥,但可能是因为从小吃苦太多,他的性格在那时就显得比较平和。在一群好动的兄弟中间,他没有哥哥的权威感,反而总扮演开心果,任人调侃也不生气。他的名字叫“奎”,这个字在粤语中不太好发音,伙伴们每次看到他,就会心想“完蛋了,这名字我不会念”。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开始用“完蛋”的谐音喊他“元旦”,结果这个外号居然跟随了他一生,乃至他日后成为大导演,圈中熟人都喜欢叫他“旦导”,他也从不反感,欣然接受。

在戏班,考验也是无处不在。元奎其实不是一个适合入武行的人才,他个高腿长,行动不灵活,比起学东西很快的洪金宝、成龙更显得落后。他曾努力学习打拳,却收效甚微,但也无法离开戏校。后来师父于占元只能让他改做幕后,负责道具、服装、后台安排等琐碎工作。一开始,年轻的元奎是不服气的,几年之后,他突然发现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他虽然不算聪明,但性格中有非常认真、稳重的那一面。有时候后台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还是可以完美地做完所有工作,获得师父的夸奖。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幕后工作,可能是未来最适合他的那个“饭碗”。

20世纪70年代,京剧艺术的受众渐渐减少,于占元的学校也在1971年被迫解散。恰好在1970年,香港的武打片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在美国发展的影星李小龙回到香港,签约嘉禾电影公司,他的《精武门》《唐山大兄》等电影极度火爆,也带起了港片的“肉身武打”风潮,因此,龙虎武师类也就是人们熟悉的“武打替身”“龙套”等工作需求也在电影圈暴增。离开戏曲学校的“元家班”学徒为了生计,就这样走进了电影圈,做起龙虎武师,元奎也在那时成为这些武师中的一员。几年后,李小龙意外身亡,成龙被视作李小龙的接班人之一,被嘉禾公司力捧,洪金宝也在动作片领域大展拳脚,这些师兄弟的良好发展,也间接为“元家班”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不过,这些机会有时也是危险且消耗人的。龙虎武师大部分时间是纯靠身体和武艺去搏斗,危险性大,工作量也大。“元家班”女弟子元秋曾回忆,她曾在一部电影里替过十几个人的戏,又累又忙。当时电影特效还未普及,观众们所看到的效果,只能靠这些武师的肉身一点点去打出来。而且这份工作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大了就没有办法再从事。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太适合打戏的元奎,反而显露出“长跑”的能力,因为他太早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反而能够早早选定方向,专心研究武术电影的幕后工作,走上了一条深耕创作和制作的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清醒和努力,他才被“伯乐”相中。在一次采访时,元奎曾笑称,以他的资质,努力都不一定有成果,不努力就更不行了。这种姿态谦逊、豁达又踏实。

一个时代的落幕

习惯低调生活的元奎在功成身退后,没有打声招呼便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颇有些武侠片中的大侠风范,但也给影迷们留下无奈和遗憾。不过,在元奎去世之前,他已很多年没有再推出过自己执导的新作品了。他生前参演的最后的一部电影作品是2017年上映的由刘镇伟执导的古装喜剧《仙球大战》,他在其中扮演“八大门派”掌门中的一位。这部遗作和元奎过去的辉煌成绩相比,实在显得有些粗制滥造。它不但未能续写刘镇伟当年的票房神话,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批评,票房惨淡。有人说,胡编乱造、脑洞过大的《仙球大战》简直浪费了像元奎这样的黄金配角,还有人说,当年刘镇伟随便拍摄的一部“烂片”,如今看起来都比这个作品惊艳很多。

“遗作”引发的争议,也充分说明,元奎、刘镇伟这些当年的老将们,早已不再有力气和能力,去生产那些灵气十足的作品了。年轻时,他们还可以在时间和各种条件都极端紧急的情况下,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多年前,元奎就曾为了做出完美的《方世玉》,硬逼着刘镇伟熬了五天五夜,让他写完两部电影的体量的剧本,然后迅速拍完,即成经典。时过境迁,现在,就算是“元家班”出身的功夫巨星成龙主演的电影,影响力也是大不如前。就在2024年7月,成龙主演的新片《传说》上映,一个月后累计票房尚不到8000万元。

说不清这种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仿佛突然之间,无论是武侠动作片还是“无厘头”港式喜剧,都难再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哪怕是用心制造的台词,也无法成为流行语经典,而更可能成为被吐槽、戏仿和反讽的对象。或许是因为市场早已转移,电影院也迎来了新一代年轻观众,也或许是观众们有了更多新的娱乐形式可以选择,又或许是因为,电影这个发展了百年的艺术形式,已经到了需要革新的前夜。

总之,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就这样如元奎的生命一般,悄无声息地落幕了。不过,“老戏骨”们那些用青春、汗水、真实的打斗和收放自如的搞笑桥段造就的作品,还是会成为一代观众的永恒记忆。总会有人记得元奎,记得他行云流水的武打设计,记得他扮演的那个憨厚幽默、喜欢隐藏实力的“李国邦”,记得角色内外,安静外表之下的侠义之心,也记得那句引发过无数人欢笑的台词:安全第一。

参考资料:

1、《星星同学会》,香港TVB,2009年

2、纪录片《香港影武者》,香港电台

作者:仇广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