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1012年—1077年),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邵雍,河南林县人,北宋儒家五子之一。
       少时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曾出游河、汾、淮、汉,并研读《河图》《洛书》与伏義八卦,学有大成。
       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
       老年时出游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
       所著《渔樵问对》通过樵者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
       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言行吟》
       宋朝·邵雍
       能言未是难,行得始为艰。
       须是真男子,方能无厚颜。
       《观易吟》
       宋朝·邵雍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渔樵问对》是邵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作品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创作的,当时邵雍已经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学者和诗人,他曾经参与过王安石变法,也曾经遭到过排挤和打压,他对社会的现实和理想,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追求。
       他在《渔樵问对》中,借用了《庄子》中的“渔父”和《诗经》中的“樵夫”的形象,以一种寓言的方式,展开了一场关于天地万物的对话,既有诗意和趣味,又有哲理和启示。
       《渔樵问对》通过渔樵问答论万物兴亡的道理。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樵问对】
       北宋邵雍
       《渔樵问对》之论无愧于心
       原文(七):
       渔者谓樵者曰:“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廉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
       三王,尚行者也;五霸,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于义也,尚言者必入于利也。义利之相去,一何如是之远耶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尽之于心。言之于口,人得而闻之,行之于身,人得而见之,尽之于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聪明犹不可欺,况神之聪明乎是知无愧于口,不若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心。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既无心过,何难之有!吁,安得无心过之人,与之语心哉!”
       注解:
       渔夫说:“治理天下,百姓必然崇尚行动;天下将乱,百姓必然崇尚言论。崇尚行动,则诚信之风盛行;崇尚言论,则诡诈之风盛行。治理天下,百姓必然崇尚仁义之理;天下将乱,百姓必然崇尚利益。崇尚仁义,则廉洁谦让之风盛行;崇尚利益,则争夺之风盛行。
       夏商周时期,百姓崇尚行动;春秋战国时期,百姓崇尚言论。崇尚行动必然重视仁义,崇尚言论必然重视利害。仁义与利益相比,相差到底有多远呢?
       言出于口,不如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如尽其所能。言出于口,人是听到的,而行动于身,人是看到的;若能尽其所能,天上的神明也能感知。人是聪明的,不可欺骗,更何况神明呢?所以无愧于口,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无愧于口易,无愧于身难;无愧于心更难。既然能做到了无愧于心,还有什么可怕的!哎!再者讲哪里能找这种无愧于心之人与之交心畅谈呢。”


       《渔樵问对》之论我与物
       原文(五)
       渔者与樵者游于伊水之上。
       渔者叹曰:“熙熙乎万物之多,而未始有杂。吾知游乎天地之间,万物皆可以无心而致之矣。非子则孰与归焉?”
       樵者曰:“敢问无心致天地万物之方”
       渔者曰:“无心者,无意之谓也。无意之意,不我物也。不我物,然后定能物物。”
       曰:“何谓我,何谓物”
       曰:“以我徇物,则我亦物也;以物徇我,则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由是明。天地亦万物也,何天地之有焉?万物亦天地也,何万物之有焉?万物亦我也,何万物之有焉?我亦万物也,何我之有焉?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则可以宰天地,可以司鬼神。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
       注解:
       渔夫和砍柴的游于伊水之上。
       渔夫感叹说:“熙熙攘攘的万事,纷繁复杂。而我知道人生于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可以以无心来了解,但并不是说你很熟悉,就认为对它很了解啦。”
       砍柴的问:“那如何以无心来了解万物呢?”
       渔夫说:“无心,就是无意;无意之意,不以人后天思维来了解万物,这样才能在万事万物中找到相通之处。”
       砍柴的又问:“那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呢?”
       渔夫答:“以我来感知万物,你会发现我就是万物;以万物来感知我,你会发现万物就是我,我与物皆一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若懂得,天地即万物,万物即天地;万物即我,我即万物;则就拥有驾驭天地之能,也可拥有通鬼神之性,更不用说是人与物啦。
       中国哲学最高境界《渔樵问对》
       体和用是哲学概念,体在发挥作用之前只是它的本质,发挥作用中表现的是它的变化。所以通过意会得到的才是本质,通过语言传授的都是表象。
       怎么样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再通过本质追逐变化呢?初级以目观物,用眼睛感知世界。其次以心观物,用价值观和主观思想辨别是非。最高以理观物,在无我的状态下,去掉自己所有主观思想,客观看待世界。
       人力与天命。即使渔夫把渔具带全,也不一定钓到鱼。但是渔具不全一定钓不到鱼。带不带渔具由渔夫决定,钓不钓到鱼就是命了。从天命论,常叹老天不公,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帝王将相也是在无法预测的一生中,不断经历好事、坏事,茫茫众生也是如此,并无本质区别。从人力论,放平自己的心态,顺应天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精彩,足矣。


       《渔樵问对》节选:
       樵者问:“有人祈祷鬼神而求福,福可以求到吗?”
       答:“言行善恶,是人的因素;福与祸,是天的结果。天的规律福善祸灾,鬼神岂能违背?自己做的坏事,岂能逃避。上天降下的灾祸,祈祷又有什么用?修德积善,是君子的本分。这样做就不会有灾祸来找!”
       问:“有行善的而遇祸,有行恶的而获福。为什么?”
       答:“这是有幸与不幸之分。幸与不幸,是命。遇与不遇,是分。命与分,人怎么能逃避?”
       问:“什么是分?什么是命?”
       答:“坏人遇福,不是分是命,遇祸是分不是命。好人遇祸,是命不是分,遇福是分不是命。”
       渔者对樵者说:“人与人的亲情,莫过于父子;人与人的疏远莫过于路人,如果利与害在心里,父子之间就会像路人一样远,父子之间的亲情,属于天性,利与害都能夺掉,更何况不是天性的,利与害祸人,如此之深,不能不谨慎!路人相遇一过了之,并无相害之心,是因为没有利与害的关系。若有利与害的关系,路人与路人、父与子之间又如何选择呢?路人若能以义相交,又何况父子之亲呢!所谓义,是谦让之本。而利益是争夺之端。谦让则有仁义,争夺则有危害。仁义与危害相去甚远。尧、舜是人,桀、纣也是人。人与人同,而仁义与危害却不同。仁慈因义气而起,危害因利益而生。利益不会因义气而争夺,否则不会有臣杀君、子杀父之事。路人相逢,也不可能因一眼而情投意合。”
       樵者问渔者:“我经常扛柴,扛一百斤也伤不了我,再加十斤就伤了我,为什么?”
       渔者答:“扛柴我不清楚。以我钓鱼之事论之,其理一样。我经常钓到大鱼,与我较量。欲弃之,不舍得,欲钓取,又不容易。很长时间才能钓上来,有好几次溺水的危险。这不也是伤身的忧患?钓鱼与扛柴虽不一样,但因贪而受伤则无两样。一百斤,力所能及,再加十斤,则在你力所之外。力所之外,加一毫都是有害,何况十斤!我贪鱼,又何异于你贪柴呢?”
       樵者感叹道:“从今以后,我知道做事量力而行才是有智慧的。”


       《渔樵问对》是邵雍的书,七千多字,天、地、人、时间、空间统统总结了一通。
       最后几段说君子小人,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
       《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小人之才乎!”
       【扩展】
       邵雍,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诗人、音乐家。是周敦颐的弟子,程颐的师兄,与程颐、张载并称为“三程张”。他是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梅村体”著称,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他的音乐创作也有很高成就,他曾经编写了《梅花引》等曲谱,被后人视为“乐圣”。
       邵雍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兴衰和变革,他亲历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也见证了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熙宁新政等历史事件。他对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苦难,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他致力于探索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以及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完善。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阴阳家等各种学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被称为“邵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