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36岁多尔衮不仅处死了39岁的侄儿豪格,还带着人瓜分了他的老婆们。孝庄暗中盘算:时机已到,该清算多尔衮了。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也是赫赫有名的睿亲王。 他是清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 只可惜,他的一生,有3次痛失汗位(皇位)。

第一次错失汗位,是在他15岁那年。 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她生了3个儿子,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就是她生的第2个儿子多尔衮。 在多尔衮小时候,努尔哈赤就常常说,要把自己亲率的这一旗给他。 大妃的其他2个儿子,努尔哈赤也没有亏待,分别给了两人一人一旗。 只可惜,努尔哈赤匆匆去世,来不及留下遗言,或者说,唯一知晓遗言的大妃,还来不及说话,就被逼着殉葬了。 按照规矩,正妻和已经生育儿子的妾室,都不用殉葬。 可年仅36岁的大妃,生了3个儿子的她,硬是被皇太极等人逼着殉葬了。这也是许多人认为,皇太极可能抢了多尔衮的位置的理由。 因为,努尔哈赤所言的,将亲率的一旗给多尔衮,在当时就暗示着,要把多尔衮立为储君。 可父亲去世时,多尔衮还太小了,年仅15岁,又没有掌握1旗,自然只能被人操控。 不过,他的母亲在殉葬之际,逼着皇太极发誓,要好好抚养他们长大,尤其是先帝答应给多尔衮的一旗,不可以不给。 在众人面前,皇太极发了誓,也不敢真的伤害多尔衮,多尔衮这才得以顺利长大,并且开始暗中积累势力。

第二次痛失汗位,是在他31岁这年。 此时,多尔衮手握两白旗,军功赫赫,而且,这些兵马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兵,战力不凡。 但还不够。 这一年,皇太极匆匆去世,没有留下遗言。 最有竞争力的皇子是豪格,也是皇太极的长子,他手握正蓝旗,另郑亲王的镶蓝旗相助,也有无数军功。 如果两人对抗,多尔衮倒是不怕,可问题是,皇太极的亲兵,两黄旗,坚定地拥护他的儿子继位。 多尔衮只是皇太极的弟弟,若是直接抢位置,多尔衮的胜算非常小。 但多尔衮知道,绝不能让豪格继位,因为他若继位,自己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于是,他找到了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决心拥护6岁的福临继位。 福临,也是皇太极的儿子,而且布木布泰还是科尔沁的嫡系,若是自己拥护他,那么两黄旗只会站在旁边看戏。 孝庄想要皇位,多尔衮想要搅局,两人一拍即合。 最终,豪格退让,6岁福临继位,多尔衮和郑亲王一起成了摄政王。 豪格心软,他没有想到,汗位争夺,只要退让一步,就彻底失去了先机。 此后,他被多尔衮步步紧逼,前三年在外征战,后三年被多尔衮清算,一直到1648年,39岁的他被多尔衮随便找了个借口关押起来。 在监狱中,豪格绝望自尽,而他的老婆,则被战胜的多尔衮带着人尽数瓜分,他的正妻,还成了多尔衮的五福晋。

第三次失去皇位,是在多尔衮38岁这年。 此时,他收拾完了豪格,稳定了江山,下一步就应该是绊倒小皇帝福临,自己坐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显然,他可能小瞧了孝庄,也小瞧了老天。 他可能真的没有当皇帝的命。 1650年,正值壮年的多尔衮,在郊外打猎,突然坠马受伤,卧床不起,不久就病重去世。 他死得太匆忙,连遗骸都来不及运回京城。 顺治皇帝听闻消息,大惊失色,连忙带着满朝文武出城5里迎接,并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义皇帝”。 不过,几个月后,顺治帝就反悔了,直接给多尔衮定了14条大罪,将他打成逆臣,并掘其墓。 一直到了百年后的1778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沉冤昭雪,恢复他睿亲王的称号,并赞赏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细读清初历史,多尔衮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皇太极在入关临门一脚去世,若非有多尔衮,或许清军根本无法入关,而入关之后,也是多尔衮带着人四处征战,稳定江山。 好不容易江山稳定了,他开始清算豪格等人,绊倒了他们,本该自己享福了,却又匆匆去世。 很多人戏称,他这半生努力,全为别人做了嫁衣。 的确,若非他的骁勇善战,顺治皇帝哪里有贴心日子可以过?单是大哥豪格的势力,恐怕就能让他头痛不已,就更不要提8岁康熙继位后,还能畅想太平了。 或许天下之事,皆有定数,而我们要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悔一生。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