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雄,唯兵锐者生”魏蜀吴三国能够鼎足而立,除了拼国力之外,战场上直接拼杀就成了重中之重;正如后世伟人邓小平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就又要提起“曹操”,作为三国时代最有实力的诸侯国,其精锐无外乎北方骑兵,精锐中的精锐,自然当属曹纯的“虎豹骑”,还有典韦和许褚统领的“宿卫军”;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最为弱小的“蜀汉”刘备,他又有什么资本和曹操拼杀呢?

说起刘备,半生漂泊,一生败仗比胜仗多,按常理说,即便刘备有能征惯战的老兵,但经过数十年的拼杀,也该死的差不多了;结果却是令人惊讶,刘备不仅有威震三国的“精锐”,而且不止一两支这样的部队,甚至比曹操还多出一支特殊兵种。其中被人称道的当属刘备直接统领的“白眊兵”和诸葛亮督建的“无当飞军”;这两支部队称得上是蜀汉精锐中的精锐,甚至其威名不亚于曹魏“虎豹骑”。

提及“白眊兵”颇为神秘,刘备南征北战数十年,这支部队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藏起来,直到诸葛亮写给东吴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这才有些许提及“兄嫌白帝兵非精练。(陈)到所督,则先主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者,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也。”这里就说的很明白了,所谓的“白帝兵”其实就是蜀汉精锐,据传这支部队也是诸葛亮亲自调教出来的,可谓是正规军中的王牌;但据信中诸葛亮所言,“白帝兵”还不算蜀汉精锐,真正的精锐是“先主”刘备留下的“白眊兵”,由“陈到”统领。

显然诸葛亮对“白眊兵”颇为推崇,称之为“西方上兵”;而且信中还着重提到了“陈到”这个人。但“陈到”究竟是何许人也?其实神秘的不仅仅是“陈到”,就连整个“白眊兵”都显得极为神秘;据史料记载“关张只知‘白眊’,不知有‘到’”。关羽和张飞乃是刘备两位出生入死的异性兄弟,三人关系情同手足;这里关张二人虽然知道刘备身边有支神秘部队叫“白眊兵”,竟然不知道这支部队由谁来统领。

从这里也能得到两个重要信息,“白眊兵”一般不出现在正面战场,应该属于刘备身边的“应急小分队”,或者称之为神出鬼没的“特种兵”也不为过;至于“陈到”,关羽和张飞是完全不知道的,这说明刘备一直将“白眊兵”作为自己的特种部队,而这个统领“陈到”更是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实力派。

很明显,“陈到”是刘备双股剑之外的又一把神秘“利剑”;蜀人“杨戏”曾在《季汉辅臣赞》中提及“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所指两个人,一个是“赵云”,一个就是“陈到”;“赵云”的威名自然世人皆知,但神秘的“陈到”能与赵云齐名,而且皆为“猛将之烈”却不得不使人惊讶。惊讶之余,也能想象“陈到”与赵云相提并论,其真正实力是多么的强悍;在三国中“陈到”出现在战场的次数并不多,最被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刘备败走白帝城”。

刘备率蜀汉倾国之兵征讨东吴,结果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伤亡无数;当时刘备就是由这支神秘部队“白眊兵”所保护,终大火中逃出生天,直至白帝城。但吴军追兵随后就到,“陈到”一马当先,又率“白眊兵”挡吴军与百里外而不得进;由此可证,数量不多的“白眊兵”面对东吴追兵,其展现出的超强战斗力。尤其是“陈到”,能将敌军挡与白帝城外百里,其强悍实力不言而喻。之后蜀国衰弱,诸葛亮又屡出祁山,这时候“陈到”才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但仍旧是轻描淡写,可谓三国蜀汉中最神秘的猛将。

曹操有精锐“虎豹骑”,不言而喻,曹魏精兵多以北方骑兵为主;还有东吴,赤壁一战也可看出其精锐主要是“水军”。那么蜀汉有什么天然优势呢?恐怕能拿出的手的就是蛮兵了,史称“叟兵”;所谓的“叟”并不是指老人,而是当时川蜀内的蛮夷别称。这些蛮兵说白了都是些长期隐匿与山野之中的“部落”青壮,但他们善箭术,但绝非“骑射”,尤其擅长山地作战;虽然蜀汉“叟兵”并非孟获之兵,但也大同小异,从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屡吃大亏也能想象出这些人的实力。

这支部队战斗力虽强,但也有一个最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尊王化”;想把这支部队凝固起来实在不易,“非勇将不可领”。换言之,这些人只信服比他们强的人,也只听从与比他们强的那个人;因此单靠诸葛亮这个文人是绝对建不起这支部队的。也因如此,这支部队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王平”乃是蜀汉后期崛起的新一代将领,当年诸葛亮将这支“叟兵”托付给他,王平不仅以武力震慑蛮人,还与这些人同吃同住,硬是将其感化“蛮人皆服”。

王平将这支“叟兵”训练到这种程度,才敢请诸葛亮来练兵;当然,肯定是诸葛亮教给“王平”怎么做,再由王平指挥“叟兵”操练。原因很明显,这些蛮人只知有“王平”,不知有丞相;诸葛亮是肯定指挥不动这支部队的,甚至到了战场,这支部队仍由“王平”统领。“叟兵”自出现在战场上便一鸣惊人,因蛮人好战,两军对阵之时嗷嗷大叫,冲杀之勇如飞无挡,因此诸葛亮起名曰“无当飞军”。

至于“无当飞军”的战绩,一说“街亭之战”时马谡败退,唯有王平率“无当飞军”断后,且毫发无伤;关于这种说法颇有争议,毕竟“王平”当时名声不响,也没正式引起诸葛亮的注意,若那时“王平”就建立了“无当飞军”,其理由貌似比较牵强。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无当飞军”的功绩却是赫赫有名。当时诸葛亮命王平率三千“飞军”守南围,敌方正是曹魏主将“司马懿”;后三国名将“张郃”率大军进攻南围;此时王平与三千“飞军”岂止是被围,其危难程度甚至称得上“螳臂当车”。可就在这种强大压力之下,“王平”坚守,三千“飞军”严防死守,终究没让张郃越雷池一步。

再说“张郃”,乃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跟随曹操之时屡立战功,又岂是一个“勇”字可括?相比之下,无论是“王平”还是所谓的“飞军”,其名气、战场经验都远远不及“张郃”;但“张郃”最终未能成功,如果单说“南围”坚固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更何况“飞军”只有三千,张郃背后可是十余万人。

除了刘备的“白眊兵”和王平的“无当飞军”之外,其实诸葛亮还有一支特殊部队,那就是“连弩兵”,具体由谁统领并没详细记载,或是诸葛亮亲自统领也未可知。其实“连弩兵”并非诸葛亮首创,自出现了连弩之后,“连弩兵”就已出现;只不过当时大部分“连弩”还是最原始状态的“弩机”,在汉朝还有一种带有瞄准刻度的“弩机”,但只能装载三支弩箭。

后来曹魏骑兵凶悍,最好的防御其实就是“弓弩”;因此诸葛亮为了更好的抵御曹魏骑兵,又改良发明出一种新式“弩机”,史称“元戎弩”,不仅增加了射程和杀伤力,而且可以一次性可以装载十支弩箭。《华阳国志》曾记载诸葛亮在“涪陵郡”招募三千劲卒,组建了一支专以射箭的“连弩兵”;书中并专门介绍了这支部队成员的背景“人多戆勇,多獽蜑之民。县邑阿党,斗讼必死。”

由此也可看出,这支“连弩兵”背景本就是山中善射之人组成,又加诸葛亮亲自指导的军事化训练,虽史中并未详记这支部队的具体战绩,但按照对抗“骑兵”的属性来看,这支部队也称得上是蜀汉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