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巡抚被栽赃陷害无计可施,师爷让他呈给皇上八个字,结果化险为夷
13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清代,地方行政上存在两个并行的系统:直省制和八旗驻军制度。直省制由各省总督、巡抚负责行政和军事事务,而八旗驻军制度则以八旗将军为最高长官。这两个系统互不统属,彼此之间没有相互制约的权限,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在清初时,由于战争频发,八旗将军的地位在各省督抚之上,但在清中后期,督抚的地位逐步提升,拥有更高的权力。
然而,在这两个系统中,通常是河水不犯井水,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官员们在不涉及对方利益的情况下,能够相安无事。然而,同治年间却出现了一起不同寻常的案例,展现了地方官场的尔虞我诈。
故事的发端源于浙江省,涉及巡抚杨昌濬和八旗将军德英之间的矛盾。事情的起因是一个乐清知县张某。张某与杨昌濬是师生关系,而在清代,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官场上极为重要。这种关系通常意味着互相照顾,因此张某和杨昌濬之间一直相处融洽。
然而,德英和张某之间一直不和,原因在于张某的背后有着巡抚杨昌濬的庇护。德英为了整治知县张某,决定在巡抚面前施加压力。于是,他找机会向杨昌濬诉说知县的种种不是,企图让巡抚对张某采取行动。然而,杨昌濬一直对知县保护有加,拒绝责怪张某。这令德英非常生气,于是他决定寻找机会陷害不仅是知县张某,也包括巡抚杨昌濬。
在这个情节中,元旦的到来为德英提供了一个机会。根据清代的礼仪,元旦时,文武官员都要齐集省城,向京城行朝贺礼。这是一场庄重的礼仪活动,对臣子而言极为严肃。然而,德英却在此时密奏朝廷,指控张某在朝贺时态度不严肃,行动随便,有失礼节。这样的罪行在清代是绝对不允许的,按照律例,甚至可以被处以死刑。不久后,朝廷的谕旨传到了巡抚衙门,要求杨昌濬查办知县张某的罪行,并责备巡抚对属下缺乏约束,犯有失察之罪。这使得杨昌濬陷入了两难境地。
面对这一困境,杨昌濬思索再三,最终找来了师爷杨某商量对策。杨某提出,在奏折中写下“参列前班,不暇后顾”这八个字,便可解决问题。这八个字的威力在于它暗示巡抚杨昌濬在朝贺时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末尾的官员。杨昌濬听后恍然大悟,决定采纳这一建议。他的奏折递交到朝廷后,不久后谕旨传到,严厉斥责德英,将其免职。同时,杨昌濬和知县张某反而受到表扬。
这八个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源于官场的排列班序。巡抚与将军是本省最高的军政大员,按规定在朝贺时站在最前面,而知县则站在最后。德英在密奏中声称亲眼看见知县的不当行为,这暗示他在行朝贺礼时往后看了一眼。如果真是这样,德英就有失君臣礼仪,要么就是撒谎栽赃。德英的错误在于他忽视了朝贺的班序,最终却落得个自食其果的下场。
这起官场风波生动地展示了地方官场尔虞我诈的一面。杨昌濬机智地利用排场班序和礼仪规定,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与此同时,德英却因为贪图小利,企图陷害他人而陷入困境,成为了最后的输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