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国性商业银行之后,包括江苏银行、厦门银行在内的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开始跟进调整存款利率。在银行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0”时代的当下,银行理财成为机构和个人闲置资金的首选去向。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其购买银行理财热情明显提升。根据银登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机构投资者数量为153.45万个,较年初新增18.85万个。

从上市公司购买产品类型来看,根据同花顺统计, 今年上半年,622家上市公司认购的存款类资产占比为77.9%,对比2023年同期83.2%的占比明显下降。而与此不同的是,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占比从2023年的7.92%提升至9.08%。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分析认为,从供给端来看,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产品净值化运行更加成熟,理财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同时,理财公司更加关注机构投资者理财需求,不断创新理财产品,推出更多针对性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提供较好的收益,还能根据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流动性偏好进行灵活调整。从需求端来看,在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监管部门加大高息揽储行为治理的背景下,相较于其他类型资管产品,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于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居民财产的保值增值。

至于购买银行理财的资金来源,业内人士认为多是来自三方面:一是闲置资金;二是募集资金;三是定向增发资金。从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则是以保本浮动收益型为主。

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近几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资金规模走出了一个微笑曲线。2018年后,因资管新规启动,银行理财产品开启净值化转型,不再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显著下降,而存款类产品配置比例显著提升;2022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产品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也逐渐将配置资金转移到了存款类产品。如今,随着存款利率进入新的时代,上市公司转而重点布局银行理财。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从存续规模来看,银行理财市场已走出“赎回潮”后的低谷,同比增幅达到12.55%。

不少业内专家预计银行理财将重返30万亿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甚至会刷新历史高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从历史数据看,银行理财公司有在下半年冲量的惯例,其中,国有行旗下理财公司最为明显。预计在国有行带动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历史高位。(记者:赵萌)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