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某些啮齿类动物可能长期携带了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症状。这项发现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上,指出这些动物的祖先可能多次感染了这些病毒,从而发展出了对病原体的耐受或抵抗能力。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提升了现代啮齿类动物作为SARS样病毒宿主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是人畜共患疾病的一种,而早期的研究已经指出,蝙蝠是许多SARS样病毒的自然宿主,并且它们对这些病毒具有耐受性,不会引发严重症状。因此,识别出具有冠状病毒耐受机制的其他动物种类,对于理解可能传播给人类的新病原体至关重要。

冠状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来侵入细胞。在这项新研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对不同哺乳动物物种的ACE2受体进行了深入的进化分析。他们发现,灵长类动物在ACE2受体的关键位点上具有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而啮齿类动物在这些位点上则表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和更快的进化速率。

综合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在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中,SARS样冠状病毒并未成为其进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相反,一些啮齿类动物可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反复遭受SARS样冠状病毒的感染,并因此获得了对这些病毒的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或抵抗力。这项研究暗示,一些现代啮齿类动物,包括一些尚未被识别的物种,可能正无症状地携带着SARS样冠状病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