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游击队在敌后积极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击了侵华日寇的58%和全部伪军的90%,部队也发展到120万正规军,另外还有200万民兵配合作战。与之相反的是国民党军队,其在进入抗战相持阶段以后,也调回大批部队到华北敌后,在日寇鞭长莫及的山区和乡村驻扎下来,在中条山战役前,沦陷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达到100万人。这些国民党军队中,主要是杂牌部队,在南方,驻守大别山、桐柏山战区的李宗仁部队,麾下是桂军、川军等地方部队的大杂烩。在北方,退守晋西地区的阎锡山晋绥军;盘踞冀南豫北地区鹿钟麟、庞炳勋、孙殿英等西北军旧部;担任苏鲁战区司令的于学忠则是原东北军将领。

但也有一处地方由国民党嫡系中央军占领,也就是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的中条山。这里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战初期,国共军队积极配合,相互支援,取得了一定战果。1938年4月,日寇3万余人对太行山区发动九路围攻,驻山西的中央军、晋绥军各部与八路军联合作战,粉碎了日寇围攻,歼敌4千多人,收复县城18座。1940年9月,为了策应八路军百团大战,阎锡山部在吕梁山、卫立煌部在中条山、庞炳勋部在太行山地区也都有过一定数量的出击。

不过,百团大战之后,日寇认识到占领区内中国军队的威胁,开始将主力转向巩固占领区。山西、河北、山东和大别山区的国民党军队都遭到日寇猛攻而发生激战。其中,中条山会战就是一次代表性的战役。由于这里战略地位重要,日寇对此先后发动13次围攻。1941年5月,日寇调集6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旅团大举进攻,最终将中条山攻占,并将这里驻守的26万国民党军击溃或俘虏,最高指挥官卫立煌在八路军救援下侥幸脱线,并绕道陕甘宁边区返回。中条山地区被围攻的同时,于学忠在鲁南地区也遭到猛烈进攻,被迫撤出山东;鹿钟麟被迫辞职返回重庆,孙殿英、庞炳勋等人率部投敌;桂军驻守的大别山地区也一度被日寇攻占,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兵力不足,不得不全军撤退,大别山及周边地区重新被新桂系占领。

1943年8月以后,国民党在南方仅剩下大别山和浙西根据地;在北方,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仅剩下晋绥军驻守的晋西十几个县,靠着阎锡山与日寇勾勾搭搭才勉强保存下来,昔日驻扎在敌后的上百万国民党军队中,投敌的军队就超过50万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