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曾深刻地指出:“朋友乃人生过客,而家庭则是永恒的港湾。”
无疑,“家”如同一根红线,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然而,家也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我们从父母的怀抱中成长,而后步入职场,构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当父母离世后,家庭的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常说,岁月催人老,但同样地,岁月也不曾饶过“家”。
想象一下,当父母离世之后,你再审视自己的家庭,以下这些现象将会愈发明显。
01兄弟姐妹逐渐年迈,每一次相见都显得弥足珍贵。
常理之中,父母辞世之际,年岁已高,七八十岁。而那时的兄弟姐妹,也大多步入中老年,四五十岁,甚至六十有余。再过十年,他们更将步入六七十岁的晚年,岁月无情,人亦将老。
曾几何时,因为家产的分配、父母的赡养,以及父母可能存在的偏爱,我们兄弟姐妹间争吵不休,各自认为自己承受了最大的不公,心怀怨气。甚至在父母离世之际,我们为了那微薄的遗产而翻脸无情。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们自己也逐渐老去,才渐渐领悟,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同时也明白了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于是,我们选择放下过去的恩怨,与兄弟姐妹重归于好,再次相见。
那时,你会发现,曾经气焰嚣张的他们,到了晚年也变得步履蹒跚,面容憔悴。每个人的晚年,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你从何时开始,对兄弟姐妹心生怜悯?看到他们头上的白发、深深的皱纹,以及那蹒跚的步伐,所有的仇恨与怨念都烟消云散了。
更为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兄弟姐妹,一旦转身就再也无法相见。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堆黄土。这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因为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02关于父母的话题,似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稀少,甚至被悄然遗忘。
在父母离世的初期,每当与人交谈,我们总会不经意地提及他们昔日的点滴,试图从中学习他们的智慧和言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十年之后,我们发现自己不再频繁地“旧事重提”,甚至有些记忆开始变得模糊。
当熟人问及父母时,我们已能坦然地回应:“他们早已离世。”此时,内心已无任何波澜,仿佛只是谈论一个普通的过客。
兄弟姐妹间的聚会,也开始减少与父母相关的话题,转而更多地分享各自的生活琐事。话题的焦点也逐渐转移到了下一代,侄儿侄女、孙子外孙成了新的关注点。
历史学家张纯如曾言:“每个人都会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肉体的消亡,这是生命必然的归宿;第二次则是记忆的消逝,即这个人从他人的记忆中逐渐淡出,直至被遗忘......”年轻时,我们或许对这些话语心存疑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磨砺,我们渐渐明白其中的真谛。
即便是骨肉至亲,他们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毕竟,人生是不断前行的旅程,我们需要关注当下,而不是过分依赖回忆。大多数父母,包括我们自己,都是普通人,无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被淡忘,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旅程中必然的放下。
03亲戚间的联系逐渐淡化,有的亲戚甚至多年未曾相见。
当我父亲离世时,姑姑和叔叔们都纷纷表示:“以后多走动,我们始终是一家人。”
然而,在父亲离世后,我每逢春节虽仍会尽量走亲访友,以维系那份亲情。但近几年,由于我离家远行,即便回家过年也匆匆忙忙,因此许多亲戚便少了来往。
我们曾有一个亲戚群,用于交流分享,起初大家都积极参与,但如今群里却静得出奇,即便是过年发的红包,也需数小时才能被抢完。
有些长辈悄然离世,他们的子女甚至未曾告知我一声,仿佛我已成了局外人。对此,我虽能理解,毕竟少了日常的走动,自然变得陌生。
至于表姐妹和堂兄妹们,更是疏远。大家各奔东西,为生活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在红白喜事上,也难以齐聚一堂。有的能来,有的则无法到场。
这些因父母而建立的关系,也随着父母的离世而逐渐淡去。亲戚,既是人生旅途中的相遇,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离别。
04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返回故乡的次数愈发稀少,甚至清明节也鲜少成行。
许多人或许认为,即使父母已逝,我们仍应时常探访故土。
我也曾憧憬着,待年老之际,能回归故土,享受躬耕田园的宁静生活。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回家的次数会逐渐减少,而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往往取决于儿女的决策,非我们所能完全掌控。
况且,老家可能已不具备我们所习惯的生活环境。于是,清明时节,我们是否还会踏上归途,便成了一个未知数。
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曾带着无尽的哀思,为父母的坟墓添上一抔新土,与兄弟姐妹,甚至子孙一同前往。
这一简单的愿望,在岁月的流转中,或许终将变得遥不可及。当我们老去,行动不再便捷,对父母的坟墓,或许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身处他乡,回家的路途愈发艰难。初时,我们或许会感到愧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愧疚也会逐渐淡去。
毕竟,人生终究是一场归途,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化为虚无。
至于我们的子女,他们虽能为父母的坟墓扫墓,但那份情感或许已不如我们深厚。隔代的情感,总像是隔着一座山,难以逾越。
而有些远嫁他乡的女性,在她们垂暮之年,或许只能回乡扫墓一次,那便是她们与故乡的最后一次告别。临别时,她们或许会含泪离去,却也无能为力。
05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正常家庭?
有人说:“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三元的,即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理想的家庭关系则是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爸爸是坚韧的依靠,妈妈是温暖的港湾,孩子则是家庭的希望。”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保持其独立性,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而非与他人纠缠不清。
正如《易经》所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这揭示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之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离世,兄弟姐妹会各自成家,子孙也会长大成人,再度分家。每一次的分别,都象征着家庭的演变和成长,未来的道路,各自将追寻自己的幸福。
家庭的变迁不必使人悲观,因为这是自然法则的展现,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让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人的相聚时光,不念过往的遗憾,不惧未来的挑战。
写在最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都在时间的洪流中前行,无法回头。我们可以选择珍惜当下,把握现在。无论是与家人的相聚,还是与朋友的欢聚,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时光。
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关心身边的人,用心去体会那份真挚的情感。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家庭,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与家人相聚的时刻,让爱永远充满我们的家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