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29岁的徐志摩为了迎娶陆小曼,特地请恩师梁启超当证婚人。 结果,梁启超在婚礼现场,对着新人破口大骂,并毫不客气地说:“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正常来说,结婚是喜事,证婚人该对新人表示祝福才是。 可梁启超为何在婚礼上破口大骂,让徐志摩羞愧难当呢? 说到底,是因为徐志摩实在太风流了。 1915年,18岁的徐志摩迎娶15岁的张幼仪为妻。 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他不接受包办婚姻,认为没有感情的结合,是人间最大的悲剧。 因此,他带着偏见看张幼仪,处处看不顺眼,眼神中满是嫌弃。 其实,张幼仪并不是没有文化的旧式女子。 相反,她出身大户,曾在省立师范学校读过书,受到了先进教育。 因为听从家中安排嫁给徐志摩,才中断了学业。 而且,张幼仪是一个好妻子。 她安分持家,伺奉公婆,平凡生养。即使受尽丈夫的冷落,也不曾有过半句怨言。 可她所有的好,徐志摩都视而不见。
1918年,徐志摩抛下张幼仪和刚出生不久的长子,独自出国留学。 在英国时,徐志摩见到了16岁的林徽因,一下子便爱上了。 他几乎每天都要跑去见林徽因,跟她一起康桥漫步,谈论诗歌。 佳人相伴,日子如梦一般美好,以至于徐志摩差点忘记了自己是有家室之人。 直到张幼仪的二哥来信,才打破了徐志摩的美梦。 二哥心疼独守空房的妹妹,于是令徐志摩将张幼仪接到身边生活。 徐志摩极不情愿,对千里迢迢赶来的张幼仪,是千般冷落。 讽刺的是,在这段时间,他还让张幼仪怀孕了。 林徽因是人间清醒,不愿涉足这趟浑水,于是不告而别,飞回国内。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将一纸无情的离婚书,递给了已经怀孕2个月的张幼仪。 张幼仪不答应,徐志摩竟一走了之,将语言不通的妻子独自扔在异国他乡。 直到张幼仪在二哥的帮助下,顺利产下次子,徐志摩才再次出现。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张幼仪签字。 他如愿恢复了单身,可也失去了林徽因。 如此地无情辜负一个为他生养的女子,徐志摩纵是才华横溢,林徽因也是不能接受的。 林徽因选择嫁给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婚后过上了细水长流的幸福生活。
在追求林徽因无果后,徐志摩又看上了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他不顾朋友情谊,给陆小曼写情书: “小曼,我的至爱,将来你永诀尘俗的瞬间,不能没有我在你的身边,一定要明白地报告给这世间,你的心是谁的,你的爱是谁的,你的灵魂是谁的。” 陆小曼也是浪漫、任性之人,与徐志摩坠入爱河。 两人不顾世俗道德,爱得轰轰烈烈。 陆小曼的母亲对徐志摩说:“想要娶我的女儿,必须让梁启超证婚!” 梁启超是横跨政学两界的泰斗级人物,几乎人人敬仰。 陆母此举,是为了借梁启超的名气,冲淡女儿这桩婚姻的“不光彩”。 可梁启超不乐意,他看不惯徐志摩混乱的感情生活。 后来,碍于胡适等人的情面,梁启超才勉强答应。 只不过,他的证婚词,令满堂宾客瞠目结舌: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二婚),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 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梁启超这番话说得很重,以至于徐志摩当场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其实,梁启超并非故意为难徐志摩,而是实在恨铁不成钢。 梁启超是个十分优秀的父亲,他的9个子女中,出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3个院士,其他子女也都是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而且,9个子女的婚姻都稳定且幸福。 徐志摩是他的学生,梁启超同样希望徐能有一个光明、稳定的婚姻。 只可惜,他的希望再次落空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生活并不美好。 因为陆小曼太能花钱了,而且不会操持家务,更不懂得处理婆媳关系。 徐志摩为了陆小曼,跟父母有了间隙,经济上得不到支援。 他不得不身兼数职,四处奔波,以赚钱养活陆小曼。 可他再疲惫,陆小曼都不肯稍加体谅,继续花钱如流水。 他们渐渐彼此指责、争吵、…… 最后一次争吵后,徐志摩夺门而去,随后坐上一架飞机,从此一去不复返。 飞机失事的时候,徐志摩年仅34岁。
人生终究有太多无奈,不是所有的真心都会有人珍惜,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有圆满的结局。
张幼仪对徐志摩付出全部,换来却是他的冷漠相对和无情抛弃;
徐志摩对林徽因热烈投入,等来的却是她的决绝离去;
他看上风情万种的陆小曼,虽然如愿将她变成枕边人。
可在生命的最后,他们争吵不休,感情破碎。
可见,幸福是强求不来的。唯有珍惜身边人,人生故事才能圆满。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