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赵南起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时,他的老战友开玩笑说:“你生来就是搞后勤的料,为革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部队筹粮。”赵南起认真回答说:“我当时哪有这么高的觉悟,筹粮完全是出于一种报恩的心理。”

赵南起是我军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上将,他生于朝鲜,曾任总后勤部部长,13岁移居中国,当过吉林省委书记,61岁授上将,他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1927年4月20日,赵南起生于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现位于韩国境内)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日本殖民当局的残暴统治和地主的盘剥压榨,赵南起全家的生活非常贫困。为了生存,1940年,13岁的赵南起和家人移居到中国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佛堂村。

此时的东北三省已经沦陷,赵南起全家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摆脱贫穷。赵南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被迫回家务农,后来在镇上一家铺子里打工。

颠沛流离的童年和贫困生活的磨练,使得赵南起很早就体会到了人间的辛酸,也塑造了他倔强的性格。他少年老成,言语不多,举止沉稳,说话、办事很有主意,在同龄人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东北地区一时处于无政府状态,社会治安混乱,岔路河镇是土匪们经常来的地方。为了保卫父老乡亲,18岁的赵南起组织了100多人的自卫队,每天在村里巡逻,有力震慑了土匪们的烧杀抢夺。

很快,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开进了他的家乡,全力清除匪患,使当地人民真正有了安全的生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吸引了年轻的赵南起,使他对共产党产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出于一种朴素的报恩心理,他在岔路河镇的朝鲜族农民中发起了“迎亲人,献粮表心意”活动,不到3个月时间,共捐献大米25万多斤,解了部队燃眉之急,所以才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捐献结束后,时任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周保生专门接见了赵南起,并答应送他上军校深造。当月,赵安起就被保送到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46年底,赵南起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选拔到吉林省民运工作队。

1947年2月,赵南起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由于在土改工作中成绩突出,此后,担任吉东地委机关的干事、秘书、总务科长和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赵南起奉命参加志愿军,于10月随第一批志愿军部队开赴朝鲜,直到1958年才随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回国。

在这8年时间里,赵南起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先后担任过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运输科科长、计划处处长。在血与火交融的战场上,赵南起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并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中,15军的弹药紧缺,需要在20个小时内补充2万枚手榴弹,而朝鲜境内的手榴弹储存已经几乎全部消耗完毕,需要从鸭绿江边运到15军的前线。按常规需要6至7天时间,紧急情况下也得3天时间,而上级给赵南起的时间却只有20小时。

赵南起没有惊慌失措,决定采取汽车接力运输、打破常规白天行车的方法。在赵南起调度下,10月27日下午15时,15辆卡车满载3万枚手榴弹从安东准时启运。到28日早晨6时,全部安全、顺利地运到了15军阵地上,用于当晚的反击作战。

1958年从朝鲜回来后,赵南起先后担任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务。在1966年后的那段特殊岁月,他也被打倒并隔离审查。

1972年复出工作后,赵南起先后担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第一书记、吉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等职务。尤其在担任吉林省委书记期间,他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吉林全省普及率由30%迅速扩大到95.5%,粮食产量也创出了新高。

1985年4月,赵南起奉命进京,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1987年10月,60岁任总后勤部部长,1988年9月,61岁授上将军衔。在任部长期间,赵南起主持制订了后勤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后勤改革、开启了联勤保障体制改革试点、压缩军队经商活动,为基层部队做了大量实事。

1992年10月,赵南起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院长。在他的就职演说上,他诚恳地说:“能够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座的许多是造诣很深的专家,希望大家收下我这个60多岁的学生。”

1995年7月,在赵南起退役时,军事科学院的全体干部用长时间的掌声向老院长致敬。一位在场的军委领导干部感慨地说:“南起同志的工作成绩如何,这掌声足以说明一切。”

2018年6月17日,赵南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