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郑佩佩去世的消息,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她曾写给刘涛的那句话: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这位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影坛一姐,以其“武侠影后”的美誉,将“侠”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银幕上还是生活中,她都展现了一种近乎执着的“敬业”和“侠气”。
说到敬业,不得不提郑佩佩在塑造“金燕子”这一角色时的付出。
当年19岁的她,被导演胡金铨看中,出演《大醉侠》里“金燕子”一角。为了让角色拥有凌厉的侠女眼神,每天在胡导的指导下,于黑暗中凝视烛火,练习眼神的专注力和穿透力。同时,还看很多绿色的植物,让眼神更清晰。
这种眼神,我们在《卧虎藏龙》中的“碧眼狐狸”那里也看到了。那个人物是反派,但是正是郑佩佩使这样不讨喜的人物也深入人心。
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正是她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在片场,她是个工作狂,拍打戏时投入到可以拍到眼冒金星。
如果看到对手不投入,她会怒喝“把真剑拿来”。她一直坚信:
“不能吃苦的绝不是好演员”。
过去那个“拳拳到肉”的年代,演打女,身体免不了经常磕磕碰碰,有人问她是不是身体和心理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强?她说:
“就算不比一般人强,我也要撑着比一般人强。”
她能吃苦,坚信“男孩能干的我也能干,打疼了打伤了我也不叫”,这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算没有镜头,疼的时候她也不叫,连生孩子都紧紧咬着牙。
就连参与拍摄的一些综艺节目,她也会全身心投入。
2014年,她68岁,与刘涛等一众演员拍摄中国旅游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
节目中,她是年轻演员口里的“佩妈”,可是她从来没有倚老卖老,从来不拖团队后腿。她说:
“虽然我年纪最大,但是我还搬得动行李,还会冲在第一个。”
在整个录制过程中,郑佩佩脸上几乎一直挂着笑容。
而侠气,则是郑佩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不仅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侠女形象,更在现实中以侠义精神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经历婚姻破裂、经济破产等人生低谷后,她选择勇敢面对,重新站起。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侠义的真实写照。
在演艺事业上,她同样展现出侠义的一面,“拿得起,放得下”。
24岁正当红时,郑佩佩遇到了商人原文通。她就坚决地宣布息影,结婚后随丈夫远赴美国,侠女洗手作羹汤,一去就是二十年。
在美国生活的20年里,据她自己说,几乎只做了两件事:生孩子和拼命赚钱。但是结果很不如意:婚姻破裂,经济破产。
于是郑佩佩又回到了香港。这时,她要钱没钱,要房子没房子,而香港娱乐圈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第一打女”没有了片约。
后来周星驰向她抛来橄榄枝,邀请她出演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一角。
对此,她周围的人都反对,连她母亲都接受不了,因为她习惯了女儿是侠女,突然去演个老太太有点接受不了;而胡导和李翰祥,也提醒她,演了这个角色她就毁了。
其实这也好理解,因为周星驰电影是“无厘头”的,真的会颠覆郑佩佩留在影迷心中的形象。
但郑佩佩就是放得下身段。
有侠气的人没有过多包袱,不会拖泥带水。她仍然全力以赴,就如当年演打女。
结果我们看到了,《唐伯虎点秋香》让她重回大众视野。
背着偶像包袱有什么用呢?再辉煌也已是黄昏了。只有演戏才有可能重新成功,就算是不同的道路:
“不面对又怎么样呢?是你的路总要走完。”
她还说:
“我不可能再打了,那个时候经常受伤,现在是时候还债了。不过,这刚好给我更多时间去尝试那些年轻时想做却没法做的事情,对吧?现在我就想,演到别人不请我为止。”
她并不执着于“名”,而是执着于“演戏”;就像一个侠客,并不执着于“比武决胜”,而是执着于“匡扶正义”。
她参加《花儿与少年》录制时,也充分表现了一种侠气。
当张翰被姐姐们指责时,郑佩佩劝她们要包容他、鼓励他;
在张翰的车子离合器起火,其他人担心安全问题不敢走,郑佩佩却毅然跳上他的车。
此外,郑佩佩还有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精神。
她在身体硬朗时便为自己在养老院申请床位,安排好身后事,甚至填好了遗体捐赠卡,将一切捐赠给医学研究和香港电影学院。
她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想麻烦:“我觉得其实他们应该忙他们自己的生活,我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法。”
真的可以说,她已经到达了独立、豁达、无私的精神境界,这无疑是一种“侠”的境界。
回顾郑佩佩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敬业”和“侠气”在她身上是统一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什么是真正的侠女。
她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无愧于心。“无愧于心”四字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记取的。
(网图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