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一个秦朝的小吏带着一帮人夺取天下,无论是韩信、吴芮、卢绾、彭越,还是周勃、灌婴、樊哙,这些人都是刘邦手底下的将军,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都曾经陪着刘邦浴血奋战。 当刘邦打下天下称帝之后,他手下的这些将军会被区别对待呢?一些将军封了王,另一些只封了侯,等级瞬间差了一大截,这是为啥?
其实在汉朝建立初期,刘邦这个皇帝并没有像嬴政一样那么风光,对手下的封赐只不过是谁吃肉、谁喝汤的问题。而当时的刘邦位置并没有坐稳,还不能够自己吃肉,让其他将军都喝汤,所以刘邦封了韩信他们七个为异姓王,让他们跟刘邦一起吃肉。 这些被封为王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刘邦没做皇帝之前就已经有“王”的称号和地位了,有些是项羽分封的王,有些是楚汉之争中刘邦封的王。就比如,吴芮、彭越这些人严格来说是项羽的合作伙伴,并不是他的部下。 所以,当刘邦登基为帝的时候,也就不能不保留他们“王”这个待遇,毕竟刘邦是要树立仁义这个形象的。除了考量以前的因素之外,刘邦封王封侯都有着他自己的依据。
首先我们得知道,战争胜利一朝开端的时候,皇帝一定要对功臣进行封王封侯,这都是安抚人心、招揽人脉的必要手段。“王”其实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之地,自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所以能够被封赐为王的人必然是战功显赫的,不然会引起其他人的不平衡。 无论是攻秦之战还是楚汉之争,功劳最大的就属韩信了。自从韩信跟随刘邦以来,他一路征战从未有过败绩,汉朝有一半的江山基本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这功劳自然无人能及。所以,刘邦还没称帝的时候,就已经封了韩信为齐王了。
而吴芮其实原本就是割据南方的一方诸侯,军队众多实力强盛,曾做过长沙王,虽然先是拥护项羽,但是后面跟随了刘邦,跟刘邦一同讨伐项羽。当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吴芮是劝说刘邦自己称帝的人员之一。所以以他资格和功劳来说,自然符合封王的标准,何况他本来就是长沙王,早已有了威望,只不过是刘邦从汉朝官方角度承认一下而已。 更何况,一个手握数万雄兵,在南方称霸的势力,这已经足以是王的地位与威望了,既然吴芮服从刘邦,那自然他手下的地方也就是汉朝的疆域,刘邦就按正常流程封他一个长沙王,这对于汉朝稳定和地方建设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那彭越为啥能够称王呢?其实这跟关键时刻他依旧不离不弃有关。在刘邦处于劣势的时候,他依然跟随刘邦,在垓下之战的关键时刻,彭越及时参战,给项羽来了个瓮中捉鳖,无论从战争还是开国都有着他关键的作用,自然会被刘邦封赐为王了。 至于卢绾,虽然他的功劳没有樊哙等人高,但是人家跟刘邦有关系,是刘邦的发小兼同学,这层关系自然不用我们多说,刘邦多少也有点想和发小同富贵的意思,毕竟以前一起共苦过,所以封了一个燕王。
除了功劳这个考量因素之外,其实刘邦也想早日结束战争安安稳稳地建设汉朝,而韩信、彭越这些人原本就有地方势力,其实对于汉朝来说是很有威胁的。所以刘邦封赐他们为“王”这种殊荣的地位,自然不会这么容易造反,不然的话,这几个人随便哪一个出来造反,又得打个三五年的,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而剩下的周勃、灌婴、樊哙等人,这些人是刘邦早期的部下,可以说是嫡系将军,从威胁上来看远远低于封诸侯王那几个,所以刘邦跟他们签订了“白马之盟”,封赐他们为侯,只要好好辅佐汉朝,他们的子孙自然能够一直获得庇佑。
更何况,这群人没什么地方势力,没必要跟他们妥协这么多,封个侯对付对付得了。但你们要知道,当年封王的几个将军除了吴芮之外,其他人的下场都不是很好,看上去吃了肉,其实最后还是得吐出来。而樊哙这些被封了侯的人其实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能喝了口汤,还能把这口汤传到子孙后代,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会遭人惦记,这不比韩信等人舒服多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