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多半身体还行,也能生活自理,自己劳动赚钱,不依靠谁。
很多老人,是儿女家的香饽饽,可以帮忙做很多家务活,又能带娃。
当人到了七十岁,这身体就真的要衰退了,开始被儿女嫌弃了。尤其是一些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存款的老人,好像待在哪里,都不合适,太多余。
加上老人也有很多的传统思维,把家庭关系分得很清楚,一些封建思想,动不动就冒出来。
从老人的具体言行、地方习俗来分析,儿媳和女婿的区别很大。
01
关于陪伴:儿媳陪伴是常情;女婿来了,多半是做客一样。
老人还健康的时候,一家人一起过节,都是老人做饭做菜,准备很多土特产,给儿女随时带走。
老人无法下厨了,儿媳做饭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大家有一种不经意的共识:“长兄为父,长嫂为母。”
这儿媳就是嫂子,因此管理一家老小的饭菜,节日聚会等,就顺理成章了。
女婿来了,是和女儿一起“回娘家”,如客人一样。
特别是一些出嫁比较远的女儿,和女婿来娘家一次,都很难得。到了娘家,有几天的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时候,女儿女婿就打道回府了。
就是老人生病等情况,也多半是儿子管得多一些,儿媳自然也就在儿子的身旁,多做一些事情。
02
关于钱财:把钱财给儿媳,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给女婿,很多老人是不甘心的,怕外流。
老人到了七十岁,这儿媳也应该四五十岁了。此刻,儿子儿媳的婚姻,也牢不可摧。
老人把钱财交给儿子管理,若是儿子在小家里不当权,那么就直接给儿媳。
为什么给儿媳?因为儿子是娶媳妇,是把媳妇带回家。儿媳因而不是外人,大家可以互通有无。
钱财在儿媳手里,也没有外流。
女婿就不同了,女儿是出嫁的,因此越走越远,终于不是自家人。
很多地方的族谱,也是记载儿子的后辈,不会记载女儿的后辈,甚至女儿出嫁后,女婿的名字是不会写进去的。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偏见”,把女婿当外人了。
只有一个女儿,或者两个女儿的家庭,老人把钱财给女儿,还算乐意,直接给女婿,恐怕不开心了。
03
关于血脉:虽然说儿女都是传后人,但是老人习惯把孙子和外孙区别开,对孙子格外亲。
从老人带娃来看,带孙子,是合情合理的,也被大家赞同。如果带外孙,这就有人说三道四。
从传统来看,大家把孙子当成传后人,说是“姓氏沿袭了祖先”。
外孙的姓,是女婿的,和老人不一样,就有了一定的隔阂。
不管用什么方式解释,说儿女都是传后人,孙辈身上,都有老人 的血统,似乎都不会被老人完全认可。
一些封建思想很严重的家庭,没有孙子,就是一种耻辱,就认为是断了香火。
既然对孙子很看中,也就爱屋及乌,对儿媳也很看中。一些生了儿子的儿媳,就变成了婆家的贵人,被大家当成手心的宝。
对比一下,女婿家有儿子,老人是不很在意的。
04
关于随迁:若到儿子儿媳家养老,天经地义;到女婿女儿家,觉得不合常理,扭扭捏捏。
过了七十岁,若是自己行走不方便,也没有老伴了,那就要考虑跟谁一起,过完余生了。
特别是一些农村的老人,和儿子住,还是和女儿住?
往往是,女儿嫁到隔壁村,老人不一定会去居住,反而儿子在城里,老人会带着行李去跟随。毕竟,跟着儿子养老,是老人公认的习俗。
到了儿子家,也就是到了儿媳家。也许会看儿媳的脸色,但是老人不会太在乎,也会想办法哄一哄,搞好关系。
去女儿家,老人看女婿的脸色,这就不好受了。
当然,也有一些女婿,在结婚的时候,出了一大笔彩礼若是娘家父母来跟随,是很不乐意的。就像是他买了一个人,陪伴一生,关于孝顺的钱,已经给足了,后续不再支付。
方方面面结合看,老人去女婿家,不太合适。除非儿女商议之后,做出的安排,并且女婿也是同意了。
05
关于后事:儿媳儿子承担后事,是体面的;女婿办理后事,似乎是家庭无能。
古人云:“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
古代的人,为什么不让女婿上坟?怕女婿在娘家管的事情多了,就把财产带走。
古代,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儿子,那么继承权就给了侄儿。就算有女儿女婿,也是不能继承的。
延续古代的一些做法,很多老人愿意让儿子儿媳安排后事,女婿少插手。
在农村的一些村庄,有丧事,女婿也是帮忙而已,不能做主。传统的做法,也影响到了老人和女婿的关系,后事的安排。
06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人过了七十岁,不要太固执,不能单纯把“传儿不传女”的习俗,放在心上,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把儿女、儿媳女婿都看成自己人。
古代的人,三妻四妾,儿女众多;现在的人,一两个孩子,独生女家庭也不少,还用古代的套路,肯定是过时了。
想要晚年幸福,一方面是儿女孝顺,一方面是老人内心通透。
想要晚年幸福,就要积累金钱和人情,更要戒掉差别心。
孝道有规矩,规矩是活的。
养老有传统,传统是变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