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场刑场,聚集了很多群众,大家都目不转睛注视着刑场中的一举一动,只见谭嗣同横眉冷对,面对行刑的大刀凌然不惧,他仰天长叹,大声疾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这种面对身死临危不惧的态度使得刽子手不寒而栗,在场观众都为之震撼。这天,清政府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谭嗣同被处死,年仅33岁,与他同时被行刑的还有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刑场,史称“戊戌六君子”。

在谭嗣同被捕前,他在监狱中曾留下一首七言绝句,诗文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文中的张俭,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他因弹劾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侯览而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没有害怕牵连,乐于接待;杜根,和张俭一样,也是东汉末年人,他也因为反对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而被太后下令用麻袋装起来摔死,行刑者仰慕杜根的为人,在行刑时没有用力,想要悄悄把杜根放了,太后怀疑,派人进行调查,见杜根眼中生蛆,才相信他已经死亡,最终杜根得以逃脱。

谭嗣同在诗文中用这两个典故,表明了自己效法古人,不畏权势、不怕牺牲的心态。 至于“两昆仑”,普遍的看法应该是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谭嗣同即使要走向刑场也要仰天大笑,他走了,留下了他那肝胆相照的两兄弟(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众所周知,康有为是谭嗣同的老师,谭嗣同在这里提到恩师并不奇怪,但大刀王五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江湖侠客,作为一介文人,谭嗣同怎么和江湖侠客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呢? 其实啊,大王王五和谭嗣同是莫逆之交。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有许多文人看似文质彬彬,但他们也喜欢搞一些暗杀,比如秋瑾、汪精卫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暗杀好手,谭嗣同也不例外。

他曾经师从王五学习剑术,从现在仅存的谭嗣同的一张照片来看,他身披大氅,腰结宽带,俨然是一副武士的打扮。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曾将自己心爱的宝剑赠给王五以作留念,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谭嗣同英勇就义以后,王五也没闲着,据记载,他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为谭嗣同收尸,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赵炳麟《柏岩文存》记载: 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 意思是:谭嗣同被行刑后,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没有人替他收尸。大刀王五冒着危险,替谭嗣同收尸,他伏着谭嗣同的尸体大哭,路人见了,都说:“这是大王王五。” 大刀王五不仅为知己谭嗣同收尸,还曾试图为他报仇雪恨,他曾多次组织人员刺杀荣禄等人,但皆因其防卫森严,未能得手。

作为清朝末年著名的侠客,大王王五在北京创办有自己的镖局,是当时北京城著名的镖局之一。然而,他最终死得也很悲壮。关于他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 一说他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在运动中和八国联军对抗,最终惨遭杀害。一说他为了营救被八国联军蹂躏的妇女而被杀害。 不论如何,他的死都和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侠客。关于侠客,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将他们分为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几种类型,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的品质,而唐代诗仙李白更是对侠客思想推崇至极。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不论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还是大王王五,他们都算得上侠,都在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追求人间正义,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朋友们,在你们心目中,真正的侠客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