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济南有一个大明湖,很多朋友就讲了,清朝对于文字方面的管控那么严,怎么“大明湖”这个名字,不但带“明”还有“大明”,这么大逆不道的名字,为什么居然没被改掉?

甚至,还基于乾隆13年弘历那首诗: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架鹊桥。 从而在民间衍生出了什么大清皇帝在大明湖跟人谈恋爱的狗血桥段。 其实说实话,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许多人对于清代文字狱,有一些错误的理解。 这么说,如果连大明湖这三个字都要被牵连,那么请看乾清宫,龙椅正上方的那块牌匾:正大光明。 哎,这个匾该怎么说?光明,光复大明,原来爱新觉罗家,才是反清复明的真正幕后老大,连传位诏书都要放在那块匾额后面,提醒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不要忘了本心,真是佩服,佩服,失敬失敬。 以及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的圆明园,圆明圆明重圆大明,起这名字的人,是不是就该被珠九族了? 其他,还有康熙年间,南书房重臣纳兰明珠,这名字里又是明,又是朱的,还带个王字旁,是不是也该拉出去砍了?

甚至皇上在写奏折批复的时候,依然还得叫“朱批”。 干嘛不换成别的颜色,弄个别的叫法呢? 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在当时的大清,其实“朱”、“明”、单这些字眼而言,并不犯忌。 清代对文字上面的严格限制,说白了就是一种,对于朝野不稳定人群的恐吓与整治,起到的结果,要么就是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想办又没理由办的人,给办了,要么就是杀鸡猴,让还没有完全服气的群体,老老实实听话。 当然,也有可能出于别的目的,但不管目的如何,其核心就是这一系列行为,看似针对的是文字,实际上则是针对人。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嘎了。 甚至“维民所止”都能让人的一家老小遭殃。 但就大明湖这三个字,它是个地名,你去怪谁,你又能去嘎谁呢? 是嘎了魏普南北朝时期,就写下北为大明湖, 西即大明寺,的水经注作者郦道元。还是去灭了感叹道: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乾隆偶像赵孟頫,还是归咎于正式将大明湖这三个字,作为这片水域官方称谓的,金国女真完颜一族。 差点忘了,爱新觉罗他们一家,可是一直宣称自己是女真后裔的呀,合着兜兜转转这圈子,居然绕到老祖宗头上去了吗? 真是罪过罪过。 并且从地理角度,济南城周围总体水域的情况来看,如果把大明湖作为起点,其最后汇入的水的地点,恰好叫小清河,而小清河所隶属的水系,又叫大清河水系,大明湖最终汇入清河,正好迎合了大清取代大明,系天命所归的概念。 或许,这也是爱新觉罗他们家,对大明湖这个字没有异议的另一个原因了吧。 总的来说,就地名这个事,清朝倒不是没有对这方面动过刀,比如将福建的思明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但更多是,思明州这个叫法是南明时期起的。 我们要知道,在整个清代的中前期,对于大明正统的两百七十六年的面子上还是尊重的。

这跟朱元璋承认元朝,抬高忽必烈是一个道理。 真正的雷区是南明,这个曾经在清军入关后,分庭抗礼了许多年的短命势力,那才是谁碰谁完犊子。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