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是自古不变的道理。三国时期虽然仅仅短短的96年(从黄巾起义开始),但是出现了很多人才,在乱世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如曹操凭借自己的能力统一北方,孙权继承父兄家业统领江东,刘备更是白手起家创立了蜀汉,自此三分天下,进入了长期的割据时期。

除了三国时期三位开国君主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英雄人物,帮助一方建立了功勋,郭嘉就是其中的一位。郭嘉,字奉孝,是三国前期曹操身边的主要谋士之一,由荀彧推荐,投奔曹操,在其帐下效力。他的主要功绩是帮助曹操平定北方出谋划策,但不幸的是英年早逝,在三国中后期没有了他的身影。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的有这么恐怖吗?他的才华体现在哪里呢?下面通过郭嘉在曹操身边的表现,来看看郭嘉的才华和谋略,通过了解大家对郭嘉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郭嘉主张迎战袁绍,分析袁绍必败论

袁绍大起三军讨伐曹操之际,曹操阵营中主动求和的人数占多数,大多数人认为袁绍人才济济,手下兵马多,不应该与之交锋。但是郭嘉不这么认为,郭嘉分析袁绍性格特点存在很大的缺陷,并且分析袁绍手下将领谋士的劣势,认为曹操能战胜袁绍,最终说服曹操与袁绍决战。

主张迎战吕布,献计水淹下邳生擒吕布

吕布和曹操在多次斗争之后也未分出胜负,但是此次曹操占据了优势,吕布仅守住下邳一座空城。但是此时曹操有退军之意思,因为此时还有袁绍,刘表和张绣等劲敌在威胁曹操的根据地,但是郭嘉和荀攸却不这么认为,劝曹操迎战吕布一举歼灭他,并且献上了一个计策。郭嘉向曹操献计水淹下邳城,从而迅速获胜,不用费太大劲儿,得到曹操的认可。

三国演义中描述:“郭嘉曰:“某有一计,下邳城可立破,胜于二十万师。”荀彧曰:“莫非决沂、泗之水乎?”嘉笑曰:“正是此意。”

主张放弃追击二袁,让其自相残杀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袁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因为袁绍在继承问题上优柔寡断,导致了袁绍的儿子为争夺大位闹得不可开交。此时曹操正要率兵讨伐二袁,郭嘉劝说曹操不要现在出兵,等待二袁自相残杀之后,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让他们自己去斗(和遗计定辽东同样的道理),曹操认为这个建议非常不错,就同意了郭嘉的计策。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郭嘉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

郭嘉神机妙算,预测江东“小霸王”孙策必被仇人所害

郭嘉不仅能在战场上想出好的对策,而且对很多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能预测一些事的发展情况。就如孙策的结局,郭嘉猜测的非常准确。在曹操为江东孙策这个劲敌担心的时候,郭嘉告诉曹操孙策不足为虑,不久会死在刺客手里,没过多久曹操得到消息,孙策确实死于刺客之手。

三国演义描述:“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根据郭嘉的分析,在结合孙策当时的情况来讲,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因为孙策在刚刚平定江东就想北上,当地士族被孙策打压没有得到安抚,孙策夺取江东的手段又过于残忍,难免会有很多人不服气。再加上吴郡太守许贡这么一个导火线,孙策处理方式过于残忍,这种做法导致了许贡门客复仇,最终把孙策杀死了。

郭嘉不仅聪明,而且能料事如神,可以说是曹操身边最为出色的谋士之一了,英年早逝的郭嘉也成为曹操的遗憾。从上述郭嘉的计策中,可以看出郭嘉的恐怖之处,能审时度势,料敌先机,实力确实非常恐怖。

至于“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的理解,仁者见仁,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按照大部分情况来说天下大势的发展绝非是一人能够掌控的,而是历史的必然。就如曹操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叹息道:郭嘉如果在世,焉能有此惨败?实际上,赤壁之战本来就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即使郭嘉在世,也只是能减小曹操赤壁惨败的概率,很难左右赤壁战局。

因此,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郭嘉即使不死,也还会有三国的。“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只是部分“嘉粉”的一厢情愿,并非真的。郭嘉也没有这么“恐怖”,他也只是一个人,一个比较厉害的大谋士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