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帝王是最高的权力象征,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尤其到了清朝,君臣之间的等级更为森严,汉臣在清朝时的地位是不太高的。虽然这种情况到了康熙以后有所改善,但汉臣日子还是相当难过。 汉臣中具有才华的优秀臣子并不少见,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皇帝的重用,比如康熙雍正时的张庭玉,乾隆时的纪晓岚和刘墉等。 这些汉臣既有治国兴邦之才,又有琴棋书画之艺,他们在与皇帝的日常相处中,斗智斗勇,留下不少机智的轶事,让人读来不禁莞尔。

其中,刘墉和乾隆的相处,就有让人颇为值得玩味的地方,用今天一个流行词“高情商”来概括,最恰当不过。 世家之子刘罗锅 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自曾祖父刘必显起,一家几代人都是以科举起仕。祖父刘桀、父亲刘统勋,以及刘墉自己,还有侄子刘鐶之几人,在清朝自顺治至道光朝的200多年中,官居高位,有“一门三公,父子同宰”的说法。 虽然刘墉在民间有“刘罗锅”的说法,但那只是民间对他的戏称。实际上刘墉自小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饱读诗书,才华过人。乾隆十六年,刘墉参加科举考试,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后即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一职。

此后,刘墉一路宦海浮沉。他为官时兢兢业业,官声良好,最终当上了宰相一职。难得的是,刘墉不但官做得好,在文章、诗歌、书法、画画、棋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文章和诗歌方面,他出口成章;他的书法和画画更是被时人推崇之极,《清史稿》上记载刘墉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推为一代书家之冠”。此外,刘墉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处事机敏过人,关于这方面在民间有很多传说。 据说,有一次乾隆想考考刘墉,便问他:“京城九门,每天进来多少人,出去多少人?”刘墉举起两根手指。乾隆不明所以。刘墉说:“俩人。”乾隆说:“大胆!你敢糊弄朕!”刘墉说:“臣说的是两种人,一是男人,一是女人。”

据说还有一次,乾隆问刘墉,国库里的钱怎么都没了。刘墉回答:“掉河里去了。”乾隆问:“怎么不捞起来?”刘墉回答:“因为 ‘河深’ 。”这里的“河深”是借用谐音,暗指和坤贪赃枉法,大量贪污国库里的钱财,导致国库空虚。 赢棋陷困境,机智解僵局 刘墉的品格端方,为人机敏,深得乾隆赏识。君臣二人除了处理国事,闲暇之时也因为都喜欢围棋,经常相约手谈一局。但和皇帝下棋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如果分寸没拿捏好,很容易得罪皇帝。 一次,刘墉就因为和乾隆下棋时一时不慎,惹恼了乾隆,差点被乾隆砍头。这是怎么回事呢?围棋作为中国古代“四艺”之一,一直是高贵典雅的象征。中国古代上至皇亲显贵,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精通“琴棋书画”四艺为荣。

但凡家里有点经济基础的,都会让孩子学习一下。刘墉才华横溢,此等技艺自是不在话下。乾隆虽然贵为皇帝,日理万机,但稍有闲暇,也酷爱下棋。可惜他棋艺平平而不自觉。乾隆最爱找刘墉下棋。 究其原因,是因为和刘墉下棋实在过瘾。因为都说刘墉棋艺高超,和他下棋特别有挑战性。乾隆可能没想到,刘墉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不俗,但又不能真赢了乾隆,那可真是煞费苦心。 行子布局要巧妙,不能显得太弱,但又要时时关注对方,别一下把对方逼上了绝路;关键的时刻,再来一个马失前蹄,露出个破绽让对方抓住,黯然落败。对方胜得越惊险,就越感到刺激。

一天,君臣二人又对弈起来,前面下得好好的,刘墉按照一贯的思路,到关键时刻露出破绽,没想到乾隆估计是有事,分神了,没抓住那个关键的机会,一着不慎,输了。 等乾隆回过神来,看着对面无辜的刘墉,生气了。他一拍桌子,怒道:“好你个刘墉,竟敢赢朕,就不怕朕砍了你脑袋?” 刘墉一看乾隆真的生气了,赶紧跪下,说:“皇上息怒。臣心中只有这一盘棋,而皇上心中装的是江山天下,自然不和臣一般见识。”乾隆听了刘墉的话,转怒为喜。

刘墉此话的妙处,在于给乾隆找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台阶,首先说明了乾隆的格局要比自己大,这句奉承话言之有物,直接把马屁拍到了乾隆的心坎里去了。此外,顺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皇上您心怀天下,总不好因为输了一局棋就为难我吧? 就这么一句话,一场危机瞬间化于无形。 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 世人都说刘墉处世圆滑,从上述这件事情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完全准确,纵观关于刘墉的多数传说,可以用“外圆内方”来形容更恰当些。他的处事,表面看十分圆滑,但实质上却暗藏风骨。

乾隆可以说是个相当开明的君主,但朝中大臣鱼龙混杂。如大奸臣和坤,也是一直深得乾隆的重用,刘墉处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既要坚持自已的处事原则,又不能太过开罪和坤和皇帝,其中分寸把握,可以说是十分微妙的。 据说有一次,刘墉过45岁生日,因为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就联合起来,给他送来了万人伞。和坤一看:把柄来了!这万人伞的“万”字,可是皇帝万岁爷的专用,刘墉这是僭越了!于是跑去乾隆面前告状。 乾隆一听,老百姓居然这么爱戴刘墉,他好像比自己还受欢迎啊!有点生气。于是把刘墉叫过来。要为难一下他。乾隆把刘墉叫进宫,故意寻了他一个不是,叫他跳进太液池中自尽。刘墉磨磨蹭蹭走到太液池边,一会就跑回来了。

他对乾隆说:“皇上,臣到了太液池边,看到池中有一人影,那影子对我说:逢昏君则死,遇明主得生。臣一想,您可是一代明主啊,臣不敢死,死了就是给您抺黑。所以就回来了。” 刘墉的应对,软中有硬,乾隆最终也拿他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回去了。纵观刘墉一生,历经两朝皇帝,最后官至宰相,除了他确实具有治国之才外,还和他这种“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有很大的关系。 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他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也就是情商很高。

这种能力使得他能准确地把握上位者的心态,因而能够避免做出激怒他的言行。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也能把握对方的心态,以巧妙的方式化解危机。 可以说,如果掌握了“共情”能力,就可以在官场上,职场上或者任何人际关系中无往而不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