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7月31日电 题:中国内陆“英雄城”打出对外开放文化传承“新名片”

  新华社记者张栩、黄浩然

  97年前的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此诞生,江西省南昌市也因此得名“英雄城”。

  时光流转,拥有光辉往昔的南昌城,正在经历一个复兴的新时代——在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中,这座650多万人口的城市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热门关注地。

  南昌向塘国际陆港,集装箱林立。这处位于南昌城市南部的“无水港”,占地33.82平方公里,不沿边、不靠海,却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环。

  7月20日,首列“南昌—塔什干”货运列车出发。这列火车向中亚运送938吨货物,价值2605万元,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发出的又一趟里程碑式的货运列车。

  “这条新路线不仅便利了国内产品开拓新市场,还将大大降低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南昌向塘铁路口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殷小龙说。

  截至今年7月,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已开通23条国际货运列车线路,连接南昌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7月22日拍摄的南昌向塘国际陆港铁路口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7月11日,江西首列铁海联运列车载着从泰国进口的榴莲抵达南昌陆路口岸。冷链运输的运用,为新鲜农产品的进口和当地特产的出口开辟了新的渠道,进一步将南昌融入全球贸易网络。

  这也为中国物流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遇。在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占地400亩、投资20亿元的京东亚洲一号综合物流园已成为电商巨头京东的核心物流节点。物流园采用AGV智能仓库系统等先进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70%,人工成本降低了60%以上。

  南昌市向塘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万耀华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措施,正在促动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开放方面,‘英雄城’更要敢为人先”。

  让人惊喜的是,南昌还通过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资源,向世界打出城市“新名片”,吸引更多人来旅游、经商和投资。

  千百年前,因唐代诗人王勃写下《滕王阁序》,而成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在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3.2万名游客通过成功背诵王勃诗文的“挑战赛”,获得了免费门票。

  从“学生齐诵《滕王阁序》”刷屏到成为“特种兵式”旅游打卡地,近年来南昌频频登上热搜。“南昌,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南昌为何能成为新晋网红?”在社交网络上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

  南昌市文旅部门数据统计,去年南昌接待游客超过1.9亿人次,同比增长16.9%,旅游收入增长41.3%。“来南昌看看”让更多人增添了对这座城市的好感。

  7月22日,游客夜游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夏夜,南昌西湖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上,一女子薄纱遮面,正临窗演奏二胡,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聆听。

  街区内一栋栋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建筑古朴雅致,让人仿佛穿越回百余年前的老南昌。昔日的江西南昌总商会旧址变身为万寿宫文创旗舰店,店内以南昌方言、城市民俗以及万寿祈福等为特色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千载万寿宫,半部豫章史。为了让1600多年的文脉相传,南昌于2021年完成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对外开放。南昌市西湖区区委书记陶亿国介绍,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为先,以“轻度假、微旅游、慢生活”为特色,使商业资源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非遗旅游街区”。

  在南昌雄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运营中心运营主管陈冲看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带来的是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叠加的综合效益。

  7月23日,南昌市育新学校初二学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英雄城”的红色遗址也迎来更多访客。临近“八一”建军节,南昌市育新学校八年级九班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

  这座纪念馆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诞生和发展的历史。7月以来,该馆日均吸引近万名游客,主要是年轻人,而来自其他省份乃至国外的游客也有不少。

  “在深入了解了革命烈士的故事后,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这也给了我直面生活挑战的勇气。”15岁的南昌姑娘邢仁美参观后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