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为生命的基石,对所有生物至关重要,没有它,生命便无法存续。地球之所以成为众多生命形式的家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水资源。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而湖泊、河流和冰川等淡水资源也遍布各地。那么,这些水资源究竟从何而来?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水主要来源于数十亿年前的彗星和小行星,它们携带着大量的水冰,当这些天体撞击地球时,水冰便留在了地球上,随后转化为液态水。彗星和小行星因此被誉为太阳系的"水搬运者"。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就已存在一定量的水,随着地球从熔岩状态逐渐冷却,大气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形成了地表的水,尽管这一部分水量相对较少。

然而,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观点,认为地球上超过一半的水可能来自太阳。这一说法可能让许多人感到困惑,毕竟太阳以其炽热著称,似乎与清凉的水相去甚远。但根据这一新理论,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太阳风可能是地球水资源的来源之一。

11月29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地球上的水可能部分来自太阳。他们通过对小行星“丝川”的微小碎片进行原子级别的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太阳风造水理论”。

丝川小行星是一颗主要由铁、镁、硅等元素构成的S型近地小行星。2010年,日本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从其表面采集了微量样本并带回地球。科学家们利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原子探针断层扫描系统,对这些样本进行了细致的纳米级观察,结果发现这些尘埃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其体积占比约为2%,即每立方米的丝川小行星表面物质含有约20升水。

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这些水是低氘水,即普通水或轻水,其氘含量(氢的同位素)极低。这种水主要存在于丝川小行星表面物质的表层,而其内部的水中氘含量则更高,与远离太阳的小行星的氘浓度相近。这表明,太阳风中的氢离子可能与尘埃中的氧元素结合,形成了水分子,并附着在尘埃表面。虽然单个小行星表面的水含量可能微不足道,但当这些尘埃聚集成小天体,其总的水含量就变得相当可观。

研究团队还推测,在太阳系早期,大量的尘埃表面可能都附着有水分子。随着这些尘埃聚集形成小天体,最终构成了地球,地球上的水资源也随之丰富起来。此外,地球在冷却过程中还吸收了大量含水的小天体,进一步增加了地表的水资源。研究小组估计,地球上大约56%到72%的水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这表明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水也可能以类似的方式产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