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获悉,上周,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连续3天接到了三起山岳救援的警情,其中一起为游客迷路,两起为因登山引起体力不支需要帮助的救援,用时最长的一起救援持续了18小时。

7月19日傍晚6点13分,斋堂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称,有1名40岁左右的男子爬山至东灵山东南侧约5公里迷路,需要救援。

接警后,斋堂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出动,晚上7点多,消防救援人员与救援队、清水公安派出所民警组成联合救援小组,携带无人机、卷式担架、绳索等器材,共同开展救援。

“山顶的天气变化多端,我们到山顶的时候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斋堂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陈洋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救援初期,救援人员不仅要面对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还要面对被困者提供的位置信息不准确,难以确定具体位置的艰难困境。

搜救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45分,救援人员所带的应急补给几乎耗尽,队员们的体力消耗严重,指挥员当即决定下山进行休整。

20日上午9点半,第二批救援队伍再次上山搜救。在当天的救援中,救援人员还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搜寻,由于林密等原因,仍无结果。搜救期间,救援人员使用扩音喇叭喊话的方式,尝试与被困者取得联系,经过不断努力,最终确定了被困男子具体位置。在连续攀爬4个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找到被困者。

“我们找到被困男子后,第一时间询问检查了他的身体状况。”陈洋说,经了解,被困男子没有受伤,在为他提供了饮水、食物等补充能量后,全体人员经过短暂休整开始下山。

下午5点52分,斋堂消防救援站13名指战员在历经18小时,往返约20公里山路后,最终将被困男子安全护送至山下集结点。陈洋表示,这次救援因为发生在三伏天,天气比较炎热,加上山路崎岖,救援时间长,整个救援下来,对参与救援的队员来说,身体上的考验很大。

20日晚上10点9分,斋堂消防救援站再次接到报警,在天津关隧道西侧山上约2公里处,一名60岁左右的女性因爬山途中体力不支无法下山,需要救援。斋堂消防救援站10名消防救援人员立即会同斋堂派出所民警上山。

在到达被困女子所处位置后,救援人员结合其身体状况,为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小心翼翼地搀扶被困人员下山前行。最终成功将被困女子安全救助至山下集结点,交由120医护人员做进一步检查。

21日下午4点28分,龙泉消防救援站接119指挥中心调度称,一名男子独自爬山至妙峰山附近时,由于攀爬时间过长,携带的食品、水等消耗殆尽,体力透支,且手臂有轻微擦伤,急需救援。

下午5点17分,龙泉消防救援站到达妙峰山停车场,与公安民警、向导等汇合,在商讨制定完救援方案后,救援人员根据被困男子提供的经纬度信息,携带救援装备和应急食品、水、药品等上山搜寻。

由于被困男子是独自一人,情绪较为紧张,在搜寻途中,消防救援人员每隔约20分钟就会与被困男子通话,对其进行安抚,并提示不要随意走动,注意手机电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我们晚上7点多就到了被困男子发来的定位地点附近,但是任凭我们怎么呼喊都没有回应。”龙泉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牛孝雨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以往经验,只要定位没问题,被困人员就一定能听见救援人员呼喊的声音。“我当时有点担心被困男子出现危险,赶紧给他打电话问情况。”牛孝雨说,好在电话很快就被接听了,经过询问,消防救援人员得知被困人员发给他们的定位来源于某登山APP,“我们找不到他是因为登山软件的定位有问题。”牛孝雨说,经过沟通,被困男子在他们的指导下,使用指南针软件重新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发给了他们。

两个小时后的晚上9点3分,救援人员到达被困男子新提供的位置附近,利用高音哨、呼喊等方式尝试与其取得联系,最终得到回应。9点19分,救援人员与被困男子汇合,为其提供饮用水及应急食品补充体力,并对其擦伤部位进行检查。在经过休整后,全体人员往山下下撤。10点12分,救援人员将被困人员安全护送至山下集结点。

门头沟消防提示,爬山要量力而行,勿盲目尝试。夏季高温炎热且多雷雨天气,要提前关注天气预报,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不攀爬野山,走正规路线,天黑前及时下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倪家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