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河源恐龙——黄氏河源龙的骨骼研究,如今已取得最新进展。近日,黄氏河源龙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此次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黄氏河源龙腕部的骨骼学特征及其对腕部收拢机制的启示》,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国家自然博物馆及河源恐龙博物馆(河源恐龙研究所)合作研究(以下简称科研团队)。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在全球古生物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为未来研究生物学领域提供了宝贵启示。

国家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裘锐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近三十年来多番科学研究结果来看,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黄氏河源龙与鸟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黄氏河源龙的腕骨收拢成果,是这次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

“黄氏河源龙属于窃蛋龙类恐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称,窃蛋龙类是一类具有诸多与鸟类相似的形态学特征的非鸟兽脚类恐龙,近年的研究显示,其位于廓羽盗龙类的基干位置,与鸟类的亲缘关系仅次于恐爪龙类。基干窃蛋龙类化石上保存的羽毛印痕和衍生窃蛋龙类尺骨上保存的羽茎瘤,均显示窃蛋龙类体表覆盖正羽。现代鸟类为了保护在落地时前肢较长的正羽,其腕部特化,外展能力增强,可大幅度收拢前肢。王强表示,科研团队对发现自广东河源晚白垩世的窃蛋龙类黄氏河源龙的腕部形态及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黄氏河源龙腕部的形态展现出与其他非鸟兽脚类恐龙及鸟类不同的特征。对其腕部活动功能的分析显示,黄氏河源龙腕部形态的改变使其手部或许能像鸟类那样收拢,展现出与鸟类腕部功能上的趋同演化。《黄氏河源龙腕部的骨骼学特征及其对腕部收拢机制的启示》第一作者、国家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裘锐称,黄氏河源龙保存完好的腕部,为研究窃蛋龙类的腕骨形态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例子。

文/曾焕阳 黄志青 蒋安春

编辑/倪家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