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高温“炙烤”着北方大地。中央气象台6月12日上午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北方这场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将持续至14日。

6月12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东部、陕西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部分地区可达40~42℃。

截至6月12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六天发布高温预警。

关注气象预警,做好防暑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

第一时间为你送达高温预警信息

多地超40度!高温补贴怎么发?

根据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等4部门共同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来看,各地因气候条件差异有所区别,不少省份都以6月作为高温津贴开始发放的时间节点。

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长来看,在明确规定高温津贴发放时间的省份中,多数省份是在6月至8月或9月之间。其中海南省的发放时间最长,为4月-10月,时间跨度长达7个月。

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来看,金额多在每月100元-300元不等近年来,多地对发放标准进行上调,或延长发放时间,并明确规定不得“以物充钱”。

高温来袭,如何应对?

建议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高温天气中,室内湿度过低,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

在浑身大汗时,不宜冲冷水澡。

出行方面,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运动。当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时,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作业。当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时,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这些消暑误区要规避

误区一:消暑主要靠空调

天气一热,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事实上,长期在空调带来的恒温下生活,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中,反而更容易中暑。

正确做法是: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为宜。在进室内后10分钟再开启空调,出门前10分钟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

误区二:午睡贪凉睡地上

夏天,有人喜欢在地板上睡午觉。虽然感觉凉爽,但坚硬的地面不仅透气性差,而且聚湿性强,容易受寒、受潮。

正确做法是:选择凉席加上舒适的卧姿,配合室内流动的空气,风扇不要对着人直接吹。

误区三:穿得少又不动 ,“稳稳”度夏

夏天,不少人喜欢穿得少,同时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

预防发生职业性中暑事件

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2024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和开展“工会送清凉 防暑保安康”活动的通知》,各级工会要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

要突出重点人群,夏季露天作业的交通、物流、电力、建筑、环卫、公安、消防等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以及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开展以送清凉物资、送政策宣传、送健康培训、送健康体检、送法律维权为主要内容的“送清凉”活动。

温馨提示

需要预防热射病。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类型,分为劳力型非劳力型两种。

第一种多发生在户外活动、运动和工作过程中,患者很快会出现多器官功能的衰竭,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第二种则多出现在年老、体弱等群体中。临床曾出现过老年人在高温天,因为不使用空调而导致送医的病例。

(来源:中国政府网微信公号、中央气象台网站、新闻联播微信公号、全国总工会微信公号、中国气象局网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