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历史上各地战火不断,很多地方都难逃大乱的命运。可就在无数历史硝烟中,福建这个省份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两千年来,这里没怎么经历过像样的大仗,连抗日战争那样的全国性灾难,福建大多数地方也稳稳地“躲”了过去。

福建的这种安全感,既让人羡慕,也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里能在中国历史的大风大浪中始终保持平静?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山水屏障,福建天生就难打

谁要是走过福建的山路,很快就明白,这地方确实“难进难出”。福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大部分地方不是山头就是丘陵,平地少得可怜。

地势高低起伏,河流纵横交错,走路都能把人走迷糊。历史上,想要大军开进福建,不仅要翻山越岭,还得跨河涉水,粮草运输极为麻烦。

对于古代那些以骑兵和步兵为主的军队来说,这样的地形简直就是天然的防御工事。

福建的气候也不是一般的“热情”,湿热多雨,对南来北往的军队都不算友好。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北方的士兵到了福建,常常水土不服,打仗还没开始,病倒的恐怕就不少。这个气候和地形搭配下来,别说攻城掠地,能在山里站住脚跟就不错了。

所以,很多时候,福建很难成为外来军队的主攻方向。

因为地理条件特殊,福建成了很多历史战乱的“盲区”。不少中原王朝变换朝代时,福建都能躲得远远的。

历史文献多次提到,想要用兵福建,得考虑路途遥远、后勤不便,打下来也不一定能守住。这样一来,大规模的战事自然就很少发生。

战争的边缘地带,福建被动成了太平

福建之所以两千年没打过大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利”让它成了战争的边缘地带。

历史上中原王朝更替频繁,兵锋很少直接指向福建。即便偶有战事,大多是小规模的冲突,很难波及整个省份。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席卷大半个中国,福建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低存在感”。

虽然沿海个别城市受到日军威胁,但绝大多数内陆地区却很少遭遇战火。主要原因就是,福建不属于当时的战略重点。

地形复杂,资源不丰富,工业基础薄弱,日本军方算了一笔账,觉得攻占福建成本太高,回报太低,干脆就没把福建当作主攻方向。

在抗战最艰难的阶段,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福建人却还能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虽然局部有短暂的动荡,但绝大多数地方都没被长时间占领,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拉锯战。这种“安全感”,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少有的。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福建人的智慧,安全也是自保出来的

福建的安全感,不光靠山水天险,也靠福建人自己的头脑。福建人家家户户重视团结,遇事抱团,民风坚韧。

福建的土楼,就是当地人根据实际情况建出来的“安全屋”,遇到骚乱或外敌时,大家往土楼里一关,大门一锁,粮食水井都备着,能守很久。这种居住智慧,是福建人自保的一个缩影。

福建靠海吃饭,历史上海防力量也不弱。水师传统让福建在海上有了一定的自卫能力,抗击外来威胁时有底气。

福建人自古就有坚韧、能吃苦的性格,历经多次移民融合,逐渐形成了重视安稳、珍惜和平的社会氛围。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每当外界动荡,福建人总能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轻易卷入大的纷争。

福建的移民文化也让这里的人习惯于变通和适应,遇到外部压力时能灵活调整,减少冲突。

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在历史上的多次动荡中,帮助福建减少了正面冲突的发生。福建人普遍讲究实际,能忍则忍,能避则避,在历史的风浪里尽量减少损失。

从安全孤岛到开放前沿,福建的底色没变

现代福建早已不是过去年代那个“难进难出”的地方了。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成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交通发达,经济活跃。

可不管怎么变,福建的安全底色始终没丢。福建人依然重视团结、低调务实,社会治安在全国都排得上号。

福建的历史经验其实给现代人很多启示。安全感不是凭空来的,靠的是地理优势、人心团结和灵活应变。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福建的“安全奇迹”,既有山水的功劳,也有人文的智慧。今天福建开放包容,经济发展快,但那份两千年未变的安稳气质,还是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福建的经历说明,所谓安全,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给了福建一份独特的礼物,而福建人又懂得怎么守住这份安稳,如今的福建,正以全新的姿态和世界打交道,但骨子里的那份安定与从容,始终没有改变。

结语

回头看福建的安全史,既有大山大水的帮忙,也有人心和智慧的护航。两千年的太平,不是偶然,是地理、历史和福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福建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安全不是喊出来的,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

中国最安全的省份: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非常太平

今天的福建早已走出“孤岛”,成为开放前沿,但历史积淀下来的那份安全感,依然是这片土地最值得骄傲的底色。

在未来的路上,福建或许还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什么叫真正的安稳和自信。

参考资料:

1.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建省志·地理志[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基本省情

3. 八闽通志编纂委员会. 八闽通志[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