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适配度VS演技,哪个更重要?
49岁的梅婷接力28岁的沈月演起了青年人,对着52岁的刘钧喊爸,59岁的邬君梅叫妈……
被迫出戏的《六姊妹》观众发出哀号:抛开年龄看演技挺好的,但是我抛不开!
“什么年龄的演员就演什么年龄的角色”——如此朴实无华的道理,导演们真的不懂吗?

曾有人用“长了一张年代剧的脸”评价梅婷,眉眼舒展大气自带书卷气,身材健康而有力量,符合我们对母辈们年轻时的幻想。她出演的《父母爱情》更是观众心目中的年代剧天花板。

但在《六姊妹》中,梅婷+年代剧这样的王炸组合却狠狠失灵了,炸得人两眼一黑。最大的原因为:演错年龄了。
何家丽青年时期由97年出生28岁的沈月扮演,她在剧中留着平刘海齐耳短发,脸圆眼大,生机勃勃,泼辣爽利。

但没想到,剧中时间刚过去两年,何家丽的面孔就换成了梅婷。尽管剧组通过暖色调滤镜、磨皮技术试图弱化年龄感,但岁月给中年人塑造的气质、神态、面容,无法通过刘海和齐耳短发掩盖,疲惫感溢出屏幕,实在令人感到割裂出戏。

等到角色们的成年期全都出现后,不适感极度加剧。陆毅、董洁、李晨都演起了小姑娘小伙子,4人都比角色大个十几二十岁,愣是把青涩初恋演成了黄昏恋。妆造和演技都努力了,可观众还是出戏了。

在年代剧中,一个角色的一生由不同演员接力完成本是很合理的,但演员交替的时间过早,年龄过于不符,就会造成观众无法代入的情况。
究其根本,不怪演员,而在选角。这种“老演少”选角逻辑的背后是剧组对“演技派”的过度依赖与对青年演员的不信任。《六姊妹》导演曾解释:“年代剧需要演员具备历史厚重感,年轻演员难以驾驭。”本想启用国民级“熟脸”,用老牌演员来扛剧,却让很多角色的年龄超了标,看起来满是违和感。

事实上,对于观众来说:演员与角色,“是”比“像”更重要。影帝影后当然可以通过精湛的演技表演出不符合年龄的瞬间神态,但观众只会感慨他们演技优秀,看久了还是会出戏。而本就是对应年龄的人则更像“本色出演”,哪怕演技没那么好,起码角色适配度也更令人信服。

“老演少”惹来吐槽并不是新鲜事。在《转角之恋》和明道上演中年油腻恋,被赐为“丫头教”的代言人;周迅在《如懿传》中少女青樱的扮相也被批出戏;章子怡在《上阳赋》扮演15岁的公主,“嘟嘴、瞪眼、伸舌头”少女三件套,让人好不适应。
男生的“伙子教”也大有人在。贾乃亮演22岁本科毕业的男大;李晨在电影 《超越》里演的这17岁举重少年;最重量级的莫过于张鲁一,40岁的时候演 十二三岁的嬴政,时隔八年先后演了吴邪爷爷和吴邪。

这揭露了影视行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资本青睐“稳妥配置”,演员困于“类型固化”,观众得不到“真实共鸣”。中年演员在影视剧中常陷入两难:一方面,市场偏爱青春题材,迫使他们在偶像剧中“逆龄”出演;另一方面,其演技深度又需通过复杂角色展现。

这种情况在女性角色上尤为突出。以男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通常覆盖更多类型与领域,而女性为主导的影片通常围绕爱情展开,而受众又偏爱青春爱情故事,这导致女性角色同质化严重,年龄错位似乎成了一种定数。

许多中年女演员都在公开场合提到过年龄困境,杨蓉曾表示:“想转型,不想再维持少女人设。”但也担忧地说:“我怕转型后被定义成中年女演员,跟那一拨儿我崇拜的女演员一样成了‘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没有戏演’的人。”

马思纯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她的小姨蒋雯丽,很羡慕她有电影拍,她自己想拍电影,但是因为年纪和市场的原因,只有电视剧找她。

海清也曾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cue到台下的姚晨、宋佳和梁静,以及未到场的马伊琍,呼吁市场为中年女演员提供更平等的机会。
所以,解决演员“老演少”应该“双管齐下”:首先,影视创作需正视年龄规律,多创作丰富的年龄层的故事,丰富的中年、老年角色,为演员提供合适舞台;其次,青年演员精进演技,导演 给予更多信任与精力,培养出更优秀的年轻人,而不是薅着老人当年轻人用。
希望“什么年龄演什么戏”“什么年龄都有戏可演”的影视环境,早日到来!
编辑:Nagasaki
撰文:喵喵
排版:Julia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新浪微博 / 豆瓣 / 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