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外交游戏与中国稀土无声反击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周二宣布,将“很快”恢复向中国客户销售H20通用处理器。在贸易紧张与技术禁运的夹缝中,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正试图维系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市场。

英伟达CEO黄仁勋扮演着罕见的双重角色:他既是硅谷明星企业家,也是外交场上的积极斡旋者。过去几个月,黄仁勋多次公开表达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不满,并在私下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同时也前往中国与政府和行业高层会面,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与科研的巨大价值。

英伟达外交游戏与中国稀土无声反击

英伟达CEO黄仁勋

这一切终于在本周有了回响:美国政府据称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其继续向中国销售H20芯片的许可证。这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芯片,早在4月因政策收紧而被迫暂停出货。如今,英伟达有望重新开拓全球最大、同时也是最敏感的市场之一。

特朗普政府的转向

让人意外的是,这一转机发生在特朗普政府之下。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近年来因对华态度强硬而闻名,更曾亲自批准了对英伟达在华销售的更严格限制。然而,美国芯片企业的强烈反弹,以及对国内制造业和人工智能领先地位的担忧,似乎正在推动白宫重新评估策略。

英伟达外交游戏与中国稀土无声反击

黄仁勋说服特朗普

在与特朗普总统及多名政策制定者的会晤中,黄仁勋强调英伟达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特别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创造高技能就业与在岸制造的重要性。他提醒白宫,过度限制只会削弱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让中国企业转而支持本土替代方案,长期看反而会削弱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一观点显然击中了特朗普的关注点——他迫切需要在连任竞选中展示经济成绩,尤其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就业数据。据消息人士称,特朗普团队内部的分歧逐渐倾向放宽部分管制,重点打击军用敏感技术,而在商业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留出空间。

本周,美国政府不仅向英伟达做出积极回应,还批准包括芯片设计巨头新思科技(Synopsys)在内的企业恢复在华销售。这一系列动作,与此前拜登政府全面收紧出口许可形成鲜明对比。

芯片解封背后的另一层:稀土战略博弈

这次“松绑”并非孤立事件。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近期也在关键矿产资源上加大博弈筹码:对稀土出口加强审批,对稀土提炼技术和设备出口收紧;对芯片制造必需的镓、锗等金属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稀土和镓、锗等关键矿产是高端芯片制造的不可或缺部分,而中国正是全球最大供应国。几乎在英伟达获得解封许可的同一时期,中国并未继续大幅收紧,而是保持了对全球市场的供应稳定。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这很可能是一场资源与技术的双向试探:美国允许英伟达等公司恢复部分对华销售,而中国则保持对稀土与关键金属的有限供应,两国都在避免让科技与资源博弈彻底失控。

对英伟达来说,这意味着至少短期内能够继续向中国客户供应关键芯片,也让黄仁勋的多线外交得以奏效。

H20芯片的宿命与挑战

英伟达的 H20 芯片本身就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产物。2022年,美国以“防止中国发展先进人工智能和军事用途”为由,限制了英伟达向中国出口最强大的 GPU,包括A100和H100。为了保住中国市场,英伟达紧急设计了运算性能略低、刚好避开禁令的H20芯片,专供中国客户。

英伟达外交游戏与中国稀土无声反击

H20芯片

最初,这一策略颇见成效: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巨头纷纷采购,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等前沿AI项目。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去年底进一步收紧政策,英伟达H20也被要求申请更严格的出口许可,自今年4月起基本停止发货。

这对英伟达打击巨大。黄仁勋曾公开表示,出口限制已让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几乎减半”。作为全球AI芯片绝对霸主,中国市场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关系到未来的规模与生态布局。

黄仁勋的双向外交

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风险,黄仁勋选择亲自出马:一边在美国本土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公开批评出口管制“阻碍创新”,另一边在5月亲赴北京,与政府和行业高层直接对话,强调人工智能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英伟达外交游戏与中国稀土无声反击

这一战略的背后,是黄仁勋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公开支持美国加强本土制造和研发,但同时也呼吁对中国客户保持开放,以维系企业的全球地位。他的核心论点是:美国的竞争力来源于开放与创新,而非封闭与壁垒。

RTX PRO:面向中国的全新尝试

除H20芯片外,英伟达本周还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面向中国市场 GPU——RTX PRO。据介绍,这款产品“完全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定位于智能工厂、物流数字孪生等工业 AI 应用,而非通用大模型训练。

从商业角度,这一新品可以帮助英伟达继续服务中国大企业;从合规角度,则是向美国政府展示“负责任参与”的姿态——证明公司并未绕过政策,而是严格遵守规则,并主动创新符合要求的产品。

这也凸显了英伟达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的微妙角色:既要避免被中国市场彻底抛弃,也要避免被美国政府盯上,进退维谷。

中美科技冷战的新边界?

英伟达的经历,是中美科技脱钩与再挂钩之间反复拉锯的缩影。短短两年间,美国先后推出多个版本的出口管制清单,一再收紧对AI与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中国则加速推进自研GPU与AI加速器,并在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和AI模型等领域布局国产替代。

但这次小幅“解禁”显示,即便在对抗情绪最浓烈的时期,两国也都意识到,完全切断商业联系将带来巨大代价:美国芯片巨头失去利润与规模优势,中国企业则面临研发进度放缓、成本增加。

有人担忧,这只是短暂的政策放松;也有人乐观认为,这是美中之间寻找“新平衡”的开端——既限制军用敏感技术,同时保留部分商业和工业 AI 的合作空间。

黄仁勋本人显然倾向后者。在最近的公开讲话中,他表示相信开放市场对全球创新更有利,也对中美两国更有利。他甚至一度直言,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是“失败的”,只会刺激中国本土技术进步。

芯片之路依然前路未卜

对于英伟达而言,这次美国政府的“松口”让公司得以缓解短期危机,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政策可能再度收紧,中国也在加速国产替代,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依然高企。

英伟达外交游戏与中国稀土无声反击

但这家半导体巨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下注:通过推出合规新产品、强化美国本土制造、保持与中美政府高层沟通,力求在全球最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保持领先。对外界而言,英伟达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美在人工智能与半导体领域的长期角力——合作、对抗与博弈交织,新的边界仍在被不断试探和重绘。

这场科技冷战或许永不会有明确的终点,但对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而言,保持平衡本身,就是一种战略。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