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地说,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在网上为原民办代课教师发声、发议论的人了。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有人提出来好像是问题,但时间一长,就慢慢不觉得是问题了。这就是说,屈从并依赖于习惯的人占多数。

事实上,有很多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当初的民办教师所处的时代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时代。那时生产队的社员们早出晚归,天天在地里摸爬滚打,为的是多打一点粮食能填饱肚子。那个时候人民公社的社员可以说并没有亨清闲的机会,甚至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还是吃不饱肚子,孩子多的家庭,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穿不上。

原民办代课教师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吗?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民办教师,生产队每天给记十分工,每月还能领到一定的补助费。最初的时候是每月补助4块,以后涨到8块,最后涨到12块。那个时候公办教师工资是30元,最高42元。我说的这个数字,就是我们淄博市沂源县当时的标准。

记得当时有些在生产队劳动的社员这样说:“在学校当民办教师,真的是太好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跟我们挣同样多的工分,另外每月还有补助费。”

也就是说,在当时你若能到学校去做民办教师,如果出身不好,又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村干部也不会推荐你干这一行。

照这么说,原民办代课教师同样是在教育战线作出了贡献,有的教了十几年,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没有达到转正的标准,那么这些人,论当时得到的报酬和享受的待遇,就算没有被转正,也是合情合理的吗?当然不是,因为那些转正的民办教师也是良莠不齐。我记得很清楚,在我们当地就有好几位,根本不具备做老师的资格。

记得有一位说话结结巴巴,吐字不清,讲课的时候学生根本听不懂,教学质量差得很。还有的学生当时就明确指出,老师在批改自己作文的时候写的批语都带错别字。但像刚才说的这一位,人家照样转了正,凭的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字:坚持。人家坚持下来了,按教龄时间人家符合条件。

事实上,那一大批转正的民办教师就是一刀切,只按照时间划分来实施政策的。那么你没有坚持下来,即便有水平,也教了十几年的书,却与转公这件事失之交臂,这不是命,也并非不合理,仔细想一下,这些都在情理之中。因为世事难料,谁也不是算命先生。到了今天这一步,我们只能以这样的话来做总结。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样说,才能使我们这些没有转公的民办教师心理平衡,毕竟年龄大了,纠结、等待、盼望都没有作用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