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特朗普手上握着几千万的订单结束了此次的中东之旅,采访过程中不仅多次提到中国,还直言“愿意飞往北京”访问,画风变得太快,让人不仅想起之前他放出的豪言壮语。
而就在特朗普向中国示好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爆出猛料,中国3月份大幅减持美债,如今英国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债主了。消息一出,估计特朗普的脸面都挂不住了。
虽说两国已经发布了经贸联合声明,但同时也都保留了一手,当下不论是中国减持美债,还是特朗普的公开表态,都让现在的局面变得有些微妙。
中国减持,英国补位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减持了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这是中国今年首次减持,同时英国增持,以微弱优势反超,成为美国第二大海外债主,而日本依然以1.13万亿美元的持仓稳坐头把交椅。
这事儿背后可不简单,近年来,随着美国债务规模飙升至36.21万亿美元,市场对美债的担忧与日俱增,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推出巨额关税后,美债市场更是动荡不安。
4月初,美债遭遇全球性抛售,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5%关口,尽管5月的中美经贸会谈舒缓了部分紧张态势,然而美债市场依旧未能重归平静,30年期美债收益率甚至迫近5%。
中国减持美债可能出于多重考虑,一是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二是应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三是规避美债收益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而英国此时增持美债并非单纯的市场行为,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英国在脱欧后一直寻求强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此次债主地位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英美两国于金融领域的紧密协作,不过英国能否长久维持这一地位尚有待观望,毕竟,当下美债市场的风险仍处于积聚态势。
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
在中国减持美债之时,中美经贸关系也经历了一轮仿若过山车般起伏不定的变化,5月12日,两国在日内瓦握手言和,宣布将大幅削减双边关税水平,这一突破性进展让持续数月的贸易紧张局势暂时缓和。
但这场休兵来得并不容易,回顾2025年4月,美国政府率先挑起的关税战,严重损害了中美双边正常经贸往来,同时也扰乱了国际经贸秩序,日内瓦会谈的成功,至少为双方提供了一个继续对话的平台。
要说特朗普这总统当得真有意思,联合声明刚刚签毕,他便立马调转矛头,数落欧盟对美国有失公允,这似乎是这位美国总统的惯用伎俩。
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之时,特朗普却突然话锋一转,宣称愿意访华,且着重强调中美关系至关重要。这变脸速度,连专业演员都得甘拜下风。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仍有24%的关税尚未取消,中国也保留着同等比例的反制措施。双方各留一手,既为后续谈判保留了筹码,也反映出双方互信基础仍然薄弱,这轮经贸缓和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反复的可能。
特朗普的中东棋局
结束对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的访问后,特朗普高调宣布获得了超过8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这些商业协议构成他第二任期首次外访的核心成果,然而仔细探究便会发现,中国的影子无所不在。
特朗普在采访中直言,这些海湾国家曾是中国极力争取的对象,不过他笃定自己已“扭转”了这一态势,然而专家们却并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海湾国家疏远中国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同海湾国家的合作,早已突破能源范畴延伸至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产业等诸多维度,特朗普的数千亿协议固然耀眼,但要完全取代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没那么简单,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而且往往不附带政治条件。
特朗普此行所签署的协议大多为意向性投资承诺,至于其具体的落实情况,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相较而言,中国于中东地区的投资更具务实性,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之类的实体经济范畴。
美债危机的深层隐忧
如今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债务占GDP比重接近100%,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07.2%,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美债市场也是乱象丛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维持在4.5%的高位,这么高的利息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光还利息就是天文数字,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美国可能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
以往全球经济一有风吹草动,投资者都会抢购美债避险,然而自今年4月美国加征关税以来,美债竟遭遇罕见抛售潮,这无疑表明,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日益加剧,美债作为全球最重要安全资产的地位正遭受挑战。
当下,国际形势正历经深刻变革,美国妄图借贸易保护主义捍卫其经济霸权,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谋求更多元的国际经贸合作,这种博弈不仅显于贸易领域,亦反映于金融市场各个角落。
在此种局面之下,各国对待美债的态度也映照出各国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中国减持、英国增持的选择,反映了不同国家基于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调整,而特朗普政府既想维持美债市场稳定,同时又想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二者同时施行难度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特朗普的金元外交与中国务实合作形成鲜明对比,未来这一地区的经济格局可能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各国既要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又要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若有国家肆意妄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种霸权能够永恒不,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对话与合作才是应对挑战的唯一正道。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变化:传统盟友关系的调整、新兴合作模式的探索、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革新,这些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但每一次微小的调整,都可能成为未来格局演变的重要伏笔,如何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将会成为对每个国家的考验。
主要信源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2025-05-17 观察者网
美债,崩了!——证券时报2025-05-15
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至7654亿美元!中国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升至第二——每日经济新闻2025-05-17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