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虽然说天下没有不亡之国,但等到一个朝代或帝国灭亡时刻真正到来时,其画面之惨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恐怕没有几人能承受。比如南宋灭亡时的场景堪称“天地同悲,日月同泣”,即使七百多年后,依然令人不忍卒读。 德祐二年(1276年),蒙元大军包围南宋行在临安,太皇太后谢氏自知无力回天,便以恭帝赵的名义向敌军统帅伯颜投降,至此,宋朝在实际上已经灭亡。但与此同时,不愿降敌的大臣们以丞相文天祥、陈宜中、陆秀夫及大将张世杰为首,先后拥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为帝,并在闽粤一带抗击元军,但在对方的猛攻下,却只能接连败退。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流亡到崖山的南宋小朝廷迎来最后一战。
少帝赵昺是宋朝的亡国之君 彼时,蒙元大将张弘范率军2万人、战船400艘,对崖山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意在一举歼灭残宋军队。反观宋军,虽然号称20万人、船只1000艘,但大部分都是官员、太监、宫女及士兵的家属,真正用于作战的士兵和战船很少,所以在战争尚未打响之际,力量的天平便已经向蒙元倾斜。 战争开始前,面对不利的局面,有幕僚向主帅张世杰建议,应该先行占据海湾的出海口,以便战事万一失利,可保护残余舰船向西撤退。然而张世杰考虑到一旦这样做,被元军吓破胆的士兵可能会就此逃亡,所以坚拒此议。为了跟元军背水一战,张世杰下令将陆地上的建筑物全部焚毁,又下令将全部船只用铁索连接在一起,以增强行动的稳定性,并将小皇帝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蒙元灭南宋示意图 战争开始后,元军用小船满载茅草、膏脂等易燃物,乘风纵火冲向宋船,意在火烧宋军船队。然而宋军早有提防,事先已在船上涂抹淤泥,并且在每条船上都横放一根长木,以防止敌船靠近,由此使对方的火攻“流产”。张弘范见火攻不成,便封锁海湾并命令路上元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意图将宋军渴死、饿死。与此同时,张弘范还三次派人招降张世杰,但都被对方严词拒绝。 二月初六(3月19日),面对着愈发不利的局面,张世杰只能冒死出击,希望能杀出一条血路。元军多是骁勇善战之人,等到两军一接触,便在箭雨的掩护下猛攻对手,夺走敌船七艘,一路直扑宋军正中央。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纷纷效仿,自知大势已去,便率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崖山海战中,宋军主力丧失殆尽 主帅既已逃遁,宋军便形同“无头苍蝇”,只剩下被屠戮的份儿。此时,左丞相陆秀夫在龙舟上护卫小皇帝,见此时敌船渐渐逼近,自知已无出逃希望,为避免被俘后受辱,便决意劝说小皇帝殉国(此前,文天祥已在江西被俘,陈宜中逃至海外)。陆秀夫首先驱使自己的妻子、儿女投海自尽,随即将玉玺系在腰间,背起八岁的赵昺奋身跃入大海,就此以身殉国。 在听闻皇帝投海殉国的噩耗后,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顿时哭声震天。在此绝望时刻,追随小朝廷的十余万军民,因为不愿遭受蒙元的凌辱,便相继跳海自杀,以最激烈的方式,来表明自己誓不做亡国奴的意志,其场面之悲壮,真可谓“天地同悲,日月同泣”。
陆秀夫背负赵昺投海殉国雕像 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见《宋史·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瀛国公二王附》。 张世杰逃出包围圈时,把小皇帝的养母、皇太后杨氏带在身边,希望小皇帝万一遭遇不测后,还能侍奉太后继续寻找皇室之后,以图再举。然而等到杨太后听闻赵昺的死讯后,却是万念俱灰,对侍从们说:“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至此,就是为的保护赵氏一块肉罢了,如今皇帝既已殉国,我还有什么指望呢?”随即,杨太后也投海自尽。
张世杰最终投海自尽
张世杰在草草掩埋杨太后之后,随即也投海殉国(一说为遭遇风暴而落水溺死),立国319年的宋朝至此灭亡(“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宋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