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春天,英国媒体又一次把“气候变化”的锅甩到了中国头上。
一篇由12名所谓气候专家联名发布的文章在路透社刊登,标题惊悚:
中国空气污染的戏剧性削减推动了全球变暖的激增
这还不算完,《经济学人》接着发文,称电动车轮胎也是污染源,暗讽中国电动车发展对环境无益。
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本是好事,怎么就变成了“全球灾难”?
早在1952年,伦敦就因为燃煤排放和气压反常,酿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事件,短短五天内造成12000人死亡,这场灾难让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国环保政策的起点。
到了上世纪末,气候议题逐渐升温,1999年11月,英国气候学家菲尔·琼斯的一封私人邮件被曝光,被指“耍手段”让过去20年的气温看起来在上升,这一事件在国外引发巨大争议,也让气候数据的科学性一度蒙尘。
2005年之后,中国开始真正动手治理空气污染,在短短几年内减排二氧化硫2000万吨,硫酸盐污染物下降75%。
北京奥运前夕,中国又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火电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都纳入严格管控,2013年,PM2.5专项治理启动,仅四年时间,全国平均浓度下降30%,挽救了47万条生命。
如今又十几年过去,中国的环境已经彻底焕然一新,我们用行动践行了,什么叫做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可没想到,这在外国所谓专家的眼中,竟然成了“罪过”,今年四月,国外一篇学术论文声称,中国治理污染让全球升温速度增加了80%。
他们的解释是:大气中少了气溶胶这种能反射阳光的物质,阳光照射地球更直接,升温加快。
紧接着,英国杂志《新科学家》便大肆炒作,一直到今年9月份,还在揪着不放,那么这到底是中真事,还是栽赃陷害的手段呢?
客观上看,全球气温的确在上升,但这和中国没有关系,那些将全球变暖和中国的挂钩的人,要么是别有目的,要么是对科学常识的误读。
挪威气候学家萨姆塞特曾指出,中国治污并没有制造气候变暖,只是让原本被污染物遮挡的气候变化显露出来,换句话说,过去是污染“压着”气温,现在污染减少,气温真实面貌才浮出水面。
令人费解的是,西方国家自己在环保问题上并不干净,2019年澳大利亚山火排放2.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16个国家一年的排放量,2020年美国加州山火又释放出1.27亿吨温室气体,这些数据从未被纳入西方国家的碳排放账本。
而中国的绿色发展却在持续推进,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75.9GW,光伏新增216.9GW,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的40%以上,同年,中国电动车产销量占全球60%以上,PM2.5浓度比印度低了三分之二。
中国每年造林面积超过1亿亩,人工林占全球四分之一,NASA甚至表示,中国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25%,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却总被西方媒体选择性忽略。
2024年,中国光伏出口连续第四年超过2000亿元,国际能源署公开表示,中国将在未来主导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中国从未喊口号,而是用实际成果说话。
就在这时,英国《经济学人》和路透社却开始炒作电动车轮胎颗粒污染物问题,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都有轮胎,污染源并非电动车独有,这种“选择性失明”,更像是在为自己落后的清洁能源产业找借口。
再说回英国杂志炒作的那篇文章,他们声称污染物减少让太阳能更直接照射地球,结果是“治污反而变暖”,这种说法不仅违背常识,还在科学上存在极大争议。
更讽刺的是,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该研究尚未通过同行评审”,并称“中国未做回应”。
这些关键信息被埋在角落,很多读者根本不会注意,那么我们要问了,如果这不是舆论操控,那什么才是?
而在西方媒体掀起舆论风暴的同时,国际网友的评论却出奇一致,有人调侃,你们是想让雾霾再次伟大吗?甚至有人提出,要不让美国多排点毒气降温好了。
这些声音反映出一个普遍共识,把全球变暖归咎于中国治污,是伪科学,是双标,更是政治操控。
回看这整个过程,中国并没有做错任何一步,从2005年开始,中国就稳步推进环保政策,不仅改善了本国空气质量,也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西方国家不能一边享受中国制造的清洁能源产品,一边又指责中国“治污过头”。
真正应该反思的,是那些长期高排放却又不愿改变现状的发达国家,他们的人均消费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却要求后者承担同样的环境责任,这才是全球气候治理路上最大的障碍。
信息来源:
2025-09-16 18:26·北京日报客户端 锐评|中国蓝天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西方的科学思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