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赵心童拿下2025斯诺克世锦赛决赛的冠军,“台球天才”进入了观众的视线里。运动员们的父母豪掷千金托举孩子追求梦想的故事再次霸占各大头条。但如果你仔细了解后,便会发现在这些天才成名之路比钱更重要的还有很多。
最显而易见的天赋
在顶级运动员的年幼阶段,需要父母挖掘出小孩有没有运动能力的天赋。大部分运动员的家庭都有体育背景,既具备强大的运动基因又具备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
12岁的谷爱凌获得美国自由式滑雪全国锦标赛全能项目银牌
谷爱凌的外公就爱好滑雪,妈妈谷燕曾是滑雪教练。谷爱凌不到8岁,已经掌握了驾驭高级雪道的技巧,9岁就拿下了滑雪强国全美自由式滑雪少年组冠军。
郑钦文的父亲郑建坪是高中体育特长生,高考后入选为湖北省二级田径运动员。郑钦文年仅10岁就获得了湖北省青少年网球赛U10女单第一名;她自述14岁的时候就能发出来时速180KM的球,李娜感慨说自己练了整个职业生涯都达不到这种水平。
当然也有父母不是体育相关工作,却能有人脉挖掘孩子的天赋。
2011年斯诺克表演赛上14岁的赵心童和36岁的马克·威姆斯
赵心童8岁那年第一次拿起球杆陪爸爸和他的朋友打台球。后来被比较懂台球的前辈发现他有天赋,爸妈就带着他在全国各地找教练和老师。
全红婵7岁时在操场上跳格子,被教练发现弹跳力和爆发力都很好,仅有1.2m的身高却可以跳到1.6m。然后到体校测试,发现非常有天赋。
全红婵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跳水10米台冠军
全红婵这样的家庭也能够走出一个天才跳水冠军,就足以见得天赋这种东西,真有的话就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耀眼。大部分父母去追求“卷”“鸡娃”,大概率其儿女的实力距离顶级运动员还有一定差距。
父母的眼界是入场券
运动员选择是否走上职业化的道路往往都在少年甚至儿童时期,所以父母的认知差、信息壁垒、人脉资源、经济投入都是职业体育的入场券。
小时候的周冠宇在观看F1比赛
17年前,6岁的郑钦文被爸爸带去北京看奥运会,她表现出对网球极大的兴趣;19年前,3岁的谷爱凌被妈妈带到了滑雪场,在别的家长害怕孩子摔倒的时,谷爱凌已经展现出超强的平衡力和协调力;20年前,5岁的周冠宇随家人在观看F1大奖赛,7岁首次驾驶卡丁车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操控能力…
这些运动在当下都是鲜少人参与的“贵族”运动,在十几二十年前,已经被这些天才小朋友们发现。如果不是父母特殊的眼界和品位,他们可能很难接触到这些运动。
郑钦文在海外训练中
郑钦文的父亲郑建坪是她最初的教练、营养师和康复师。他发现网球在当时的国内不太卷。如果你是一个天赋很高的乒乓球运动员,你赢了再多的冠军都不敢保证能为国家出战。而国内网球这个现状,真的有很大概率把天赋从少年带到成年。于是他才卖掉房子送当时在国内无对手的郑钦文出国训练。
当谷爱凌展现出对滑雪的狂热时,谷燕也没有陷入“体育与学业对立”的传统思维,让谷爱凌高效地成长为全方位的“天才少女”。除了滑雪之外,谷爱凌还喜欢攀岩、冲浪、骑马、跑步、足球、篮球等,而且这些她无一不精。我们因为滑雪冠军的身份认识她,可她的生活从不围着滑雪转。由于母亲谷燕的超于常人的认知,才让谷爱凌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2018年欧洲F3荷兰站
中国第一位F1正式车手周冠宇走上赛车的道路也是如此。2004年,国内大部分人还并不太了解F1是什么的时候,周冠宇就被可以出现在F1的比赛现场;在车队几乎全是外国面孔的情况下,周冠宇就被送到英国边学习边在拉丁车俱乐部训练,利用欧洲成熟的青少年赛事体系积累经验,铺垫职业道路。对于当年只有12岁的周冠宇来讲,父母的了解和认知是他坚持梦想的最大底气。
而作为普通家长可能只在乎:“赛车比得好有什么用,能考上公务员吗?”
最烧钱的投资
很多运动即使有十分的天赋,也不一定有足够的资源托举走上职业化的道路。甚至连比赛的报名费训练费就是很多人一辈子无法赚到的收入。
网友帮着郑钦文的父母算了笔帐,从教练,训练场地,医疗团队,国外训练等,培养一个郑钦文,按量化的金额来讲,需要2000万。谷爱凌在培养滑雪一项的投入就已是几千万人民币打底。但滑雪也只是她众多爱好之一,谷燕在谷爱凌兴趣爱好上的花费远不止此。
而对于烧钱的运动F1赛车更夸张,曾有圈内人估计过周冠宇在赛车上的花费亿打底。首先基础的卡丁车教练费每小时上千元,每年的花费包括进口发动机维护、轮胎更换、全国甚至全球参赛的交通住宿费用用等几十万也是常态。媒体报道周冠宇的父亲为方便他训练,曾花费1200万建造了车道。
2024赛季F1车损费用排行榜
然而这在后续的方程式赛事面前却还是九牛一毛。周冠宇的妈妈在书里面写到“我们所谓的富裕在F1这个‘销金兽’体系面前实在是不够看。从冠宇玩卡丁车开始,我们在孩子教育上的金钱投资就远远超预期,出国后的投资就更大了,然后每上一个方程式的台阶,投资都会成几何级数上升。”哪怕是最基础的参加区域性F4赛事每年的报名费用加训练费用在500万人民币左右,再往后的F3、F2、F1已经是天文数字。
周冠宇的妈妈在书里还是低调了,其实周冠宇的爸爸周文方是商界大佬,他旗下控股了多达15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早在2017年的营收就达到了30多亿。而作为赛车手,周冠宇2024年的年薪约1440万人民币(这仅仅是工资收入不含其他商业收入)。
福布斯2024年全球女子运动员收入排行榜
根据福布斯2024年全球女子运动员收入排行榜,谷爱凌在2024年的总收入约人民币1.6亿元;郑钦文2024年总收入约1.49亿人民币;赵心童在世锦赛夺冠,光是奖金就有约合人民币450万人民币,再加上各种代言年收入估计也能轻松破千万。
当我们看到这些天文数字羡慕时,可能无法想象到父母背后不计成本的投资并不一定是为了孩子未来能赚多少。如今的顶级运动员之所以从事这项运动大部分都以爱好为主,他们对运动的热爱不再只执着于金牌和奖金。
赵心童的母亲曾说:“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快乐,以后的人生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从那天开始,我就不考虑其他人的话了,尊重儿子的选择。”当普通人还在为孩子的未来拼命时,有钱人对孩子爱好花费千万可能只是一种投资罢了。
一场对孩子未来的豪赌
竞技体育天赋固然重要,但努力训练是最基本要求。由于职业化训练正处于接受基本教育的时期,靠时间堆积的训练挤压着文化课的学习。这导致大部分运动员都要放弃传统教育,对父母而言肯让孩子几乎放弃学业,转向职业化道路无疑是一场“豪赌”。
赵心童小学文化成绩也非常好,一直是年级前几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班长。然而12岁的赵心童向父母表达 “我要退学,专心打台球” 的想法时,父母没有立刻严词拒绝,而是让赵心童参加各种比赛,发现孩子的确是这一块料。家人就同意他休学,耗费大约30w在家里改造了一个练球房,并师从丁俊晖的教练伍文忠学习,正式走上了职业斯诺克的道路。
赵心童小时候穿溜冰鞋练球
在父母问他上大学之后要做什么的时候,赵心童毫不犹豫地说:“打球。”而后,父母坚定地送他到世界斯诺克最高水平的英国斯诺克进行学习“几乎每一天都是训练。8点起床,9点到球房训练,中午吃过饭后,下午继续训练到四五点,再去健身房进行体能训练。”可以用枯燥来形容的日子,给赵心童带来了耀眼的成绩。
有家长佩服赵家父母的魄力,但更多人担忧:“全国能出几个赵心童?放弃学业风险太大了!”这背后是当代家长的集体焦虑。教育部数据显示,超70%的家庭存在“特长培养与学业冲突”的困扰。
赵心童成为中国首位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赵心童的成功让不少家长热血沸腾,但别忘了,中国台球协会注册球员超3000人,能站上国际赛场的不足1%。而绝大数运动员都放弃了传统学业,这就意味着一旦运动生涯没有成就,在社会上没有学历文凭很难找到基本的工作。
而这些顶尖运动员的家长之所以愿意冒险,一方面是相信孩子的实力,另一方面是家庭能给孩子托底的自信。对于这些家庭财富的羡慕的同时,不妨想想,有家底的孩子们本可能有太多路可选:子承父业、父母安排进大企业、投资做自己的小事业等等,这其中无疑走体育是最冒险的那条。但他们选择相信孩子,这对事业有成的父母来说有多难?!
女子网坛的传奇人物大小威靠着父亲78页的商业计划书,几乎没花一分钱培训费,统治了女子网坛数十年。但90年代的网球界尚未完全资本化,老威的“空手套白狼”策略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故事”。
如今的体育产业,已然是“资本的游戏”。与优越家世的顶尖运动员相比,普通的家庭缺少的不仅是钱,更是难以获取的行业信息和人脉资源:他们有专业团队规划训练,有私人医生保驾护航,有商业团队提前布局;他们知道哪个项目容易出成绩,懂得如何规避职业风险。
而普通家长往往连基本的训练常识都没有,只能让孩子在低水平重复训练中消耗天赋。当冠军的培养成本飙升到千万级别,体育这条曾经的"上升通道",或许变成另一道难以逾越的阶级壁垒。
撰文 紫苏叶
编辑 回收不锈钢脸盆
排版 紫苏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