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的“四海测验”
黄岩岛是由珊瑚礁一点点堆砌起来的环礁,远远看去像是画板上的等腰三角形,占地足有150平方公里。从广州出发,得漂洋过海1112公里才能到这儿,可要是从菲律宾算起,那就近多了,只有230公里。环礁中间有个潟湖,水深在10到20米之间,清澈得能看见底。东南角还开出一条400米宽的航道,足够让中型舰船畅通无阻地进出。从元朝那会儿起,这片海域就跟中国的历史线缠得解不开。
到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大手一挥,决定搞个“四海测验”,要把全国的海疆都摸清楚。这活儿交给了郭守敬,一个在当时响当当的科学大牛。郭守敬早年间在北京设计了通惠河的水利工程,把大都的水系梳理得井井有条。他还捣鼓出了简仪和仰仪,这俩家伙是观测天象的利器,精准得让同行都挑不出毛病。
更别提他主持修订的《授时历》,这本历书整整用了364年,比欧洲后来搞出来的格里高利历还早问世300年,算是给中国天文史狠狠地长了回脸。这次“四海测验”,他带着一帮人马,扛着浑天仪之类的装备,漂洋过海登上了黄岩岛。
站在礁盘上,他用自己发明的星图定位法,仔仔细细测出了这片海域的坐标:北纬15°07′,东经117°51′。这套方法靠的是观测星空,把天上的星星跟地上的位置对起来,误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
他留下的记录,后来被写进史书,成了后人翻开地图时的一个硬核依据。元朝的船队也好,后来的渔民也好,出海时心里都有个数,知道这片海域是自家地盘的一部分。谁也没料到,700多年后,这座当年被郭守敬踩过的礁盘,会变成国际上争来抢去的大热点。
菲律宾的“小动作”频频
到了20世纪,黄岩岛那片原本风平浪静的海域开始不太平了。1935年,国民政府把地图摊开,郑重其事地把黄岩岛划进了中沙群岛的范围,名字清清楚楚地印在官方出版的南海诸岛图上。那张地图一公布,黄岩岛的身份算是正式写进了中国的版图,跟中沙群岛的其他岛礁一起,成了国家疆域的一部分。
1997年5月,菲律宾的巡逻艇冷不丁地开到了黄岩岛附近,气势汹汹地拦下了21名中国渔民,直接把人扣了。菲律宾那边早就开始搞小动作了,往前推几年,他们的海军就跑到岛上,把中国立在那儿的主权碑给炸了,碎片散了一地,连个囫囵个儿都没剩下。
不光如此,还有菲律宾的议员专门跑过去,带着国旗在礁盘上摆姿势拍照,镜头咔嚓咔嚓地拍,摆明了是要留证据宣示存在感。时任总统拉莫斯也没闲着,公开放话说要开发黄岩岛的资源,把这地方当成自家后院,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那几年,菲律宾的船只三天两头在附近晃悠,时不时还搞点挑衅动作,搞得海上气氛越来越紧张。
再往后看,到了2006年,台风季的风浪把黄岩岛的潟湖变成了渔民的避风港。中国渔民陈明华那天正好带着船躲在里头,潟湖的水面平静得像块镜子,四周的珊瑚礁挡住了外头的大风大浪。他船上的渔网刚撒下去没多久,菲律宾的武装船就冒了出来,船身涂着军绿色,引擎轰鸣着靠近,硬是把陈明华的渔船围了起来。
对方拿着喇叭喊话,警告他离开这片水域,气氛一下子就僵住了。幸好陈明华的船上装了GPS,屏幕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当时的坐标和航迹,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能糊弄过去的。后来,这份数据被拿出来,证明黄岩岛那一带是中国渔民祖祖辈辈打鱼的传统作业区,菲律宾想抢也得有个说法。
这场较量从上世纪末一直拖到21世纪初,整整打了15年,火药味儿是越来越浓。菲律宾那边炸碑、插旗、扣人,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步步紧逼。中国这边也没闲着,渔民照常出海,海监船也开始在附近巡逻,双方你来我往,海上对峙的次数越来越多。
2012年的“海上拼刺刀”
2012年4月,12艘中国渔船正在这片熟悉的水域里忙着撒网捕鱼,菲律宾军舰“德尔皮拉尔号”突然闯了进来。这艘军舰可不是小角色,它是菲律宾海军的主力之一,舰身涂着灰绿色,装备着雷达和武器,引擎轰鸣着直奔中国渔船而来。
渔船上的渔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菲律宾军舰就已经靠近,试图把这片水域划到自己名下。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中国海监75号和84号船接到了消息,迅速从远处赶来支援。从那天起,一场长达两个月的海上对峙拉开了帷幕。这可不是简单的猫捉老鼠游戏,而是实打实的“海上拼刺刀”。
中国这边不仅靠海监船,还派出了渔政310船,这艘船装着北斗导航系统,能精准定位每一寸海域的坐标,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每天,海监船上的工作人员用中英双语通过喇叭广播,郑重声明黄岩岛属于中国,声音在海面上回荡,传出去好几海里。
与此同时,船上的雷达一刻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海况,把菲律宾军舰的每一个动作都记录下来。菲律宾那边也不甘示弱,“德尔皮拉尔号”时不时调整位置,试图寻找突破口,但中国船只始终牢牢守住阵线。两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在海上你来我往,船只的引擎声、雷达的滴滴声混着海浪拍打的声音,交织成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到了6月,菲律宾军舰终于扛不住压力,灰溜溜地撤离了黄岩岛海域。中国这边趁势稳固了阵地,虽然没在礁盘上盖起高楼大厦,但自动气象站和船舶识别系统陆续安装到位。这些设备不大,却功能齐全,气象站能24小时监测风向和海况,船舶识别系统则能追踪每一艘过往船只的身份和轨迹。从那以后,黄岩岛的主权印记算是实实在在地扎下了根,成了中国在南海的一块硬牌。
渔民的日子好过了
到了现在,每年4到5月的渔汛期,黄岩岛的海域就变得热闹非凡。卫星数据清清楚楚地显示,黄岩岛海域的年捕捞量已经恢复到了3万吨的水平,石斑鱼、鳗鱼、鹦鹉鱼这些高档海鲜成了主角。渔船一靠岸,这些鲜活的鱼就通过冷链运输,直奔粤港澳的市场,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海底的资源也没闲着,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已经多次下潜到黄岩岛附近的海底,开始勘探锰结核矿藏。这种矿藏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富含30多种金属,被业内称为“海底黑金”,未来要是开采出来,可能会彻底改变南海的资源格局。
“蛟龙号”每次下水,都带着精密仪器,采集海底样本,测量矿藏分布,整个过程低调却高效。黄岩岛往东南160海里外,就是马尼拉海沟,这条水深5377米的海底裂缝像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线,把黄岩岛和菲律宾的距离拉得更远。
不过哪怕到了今天,菲律宾的狼子野心还是没有消停。2025年2月18日,中国南部战区的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在例行发布会上透露,2月18日当天,一架菲律宾C-208型飞机未经中国政府许可,擅自闯入了中国黄岩岛的领空。这一举动显然是在故意挑衅,并且菲律宾方面还对事件进行了歪曲,散布了虚假的信息,试图混淆事实。
针对这一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立即采取了行动。战区迅速调动了海空兵力,依法对该架菲律宾军机进行全程跟踪监视,并发出了警告,最终成功将其驱离。这一系列反应完全符合中国的法律和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展现了中国对黄岩岛及周边领空的坚决维护。
田军里空军大校强调,菲律宾的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完全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的相关法律。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此番通过军事挑衅试图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来推动其非法的主权主张,实际上毫无意义,也注定会失败。中国政府和军队对于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始终不变,南部战区的部队始终保持着高度戒备,坚决保护国家的安全与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参考资料:[1]李金明.近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活动评析[J].南洋问题研究,2003(3):40-47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