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臣被乾隆赐死,临死前吃了2片肉喝个3杯酒,随即被乾隆赦免 考验一个人的品格的最关键的时候,无非是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在人患难之时,而另一种,是在人面临死亡之时。人总是说,喜欢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就是在讲这个。而今天我们不同于往日,不讲患难见真情,而讲人在面临死亡时所体现的品格。

人在面临死亡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人会害怕,有人会担忧,而有的人却会坦然接受死亡。害怕的人,往往是因为其对生活还有留念,害怕自己当初不断拼搏所获得的一切会因为死亡而不复存在。而担忧的人,往往有一个值得挂念的人,担忧在自己殒身之后,那个人会无依无靠。而坦然赴死的人则心胸宽广,看淡世间纷扰,不被恐惧所支配,也不被他人所牵扯。

讲到坦然赴死之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百日维新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有逃生机会的情况下选择为革命流血牺牲。但是我们今天不讲谭嗣同,而要讲一个康熙时期的老臣。人总是说,要活到一定的年龄,才明白很多真谛,孔子也说,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了七十岁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做事,而不超越法度,逾越规则。往往老来的智慧便是从生活经验中一点一点得来的。以至于越是到了老年,心态越平和。但是能够做到坦然赴死的也是少之又少。但是却有这样一位七十岁的老臣,当乾隆皇帝传旨赐死他时,却能够坦然谢恩,饮酒三杯,食肉两片。也就是这样坦然淡定的反应,让乾隆仅仅是数落几句就将其释放。

那么这位老臣究竟是犯了什么罪呢?这位老臣名叫尹嘉铨,他自恃清高,认为自己和父亲应当是两代名臣,应当享受更高的待遇,尤其是不满足朝廷对自己父亲的封号,认为其应当配得上文臣中的高等荣誉,并且主动向皇帝索要追封。这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不满。然而被拒绝之后,这老臣倚老卖老,依然要求皇帝为其父亲追封谥号。引得乾隆大怒,不顾其之前的功德,想要治其于死地,甚至利用当时盛行的文字狱来为其加罪。

幸好尹嘉铨在最后关头没有继续之前无理取闹倚老卖老的作风,反而淡然面对死亡,才使得乾隆皇帝对其刮目相看,使其逃过一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