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现场,90后企业家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出现引发了市场关注。王兴兴坐在企业家代表的第一排,身旁则是曾毓群、马云、任正非、王传福、雷军、马化腾等商业大佬。其中,任正非、王传福、刘永好、虞仁荣、王兴兴、雷军进行了代表发言。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宇树科技和王兴兴的成长速度堪称是“火箭式跃迁”。
公开资料显示,王兴兴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考研时由于英语成绩太差,落榜浙江大学,被调剂到上海大学。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表示,“高中三年,所有考试加起来,英语只及格了三次。”
2013年—2015年读研时,王兴兴在没有太多资源和资金的情况下,一个人从头设计硬件、控制算法,搭配工业电机做出机器狗XDog,拿到上海机器人设计大赛二等奖,并在研究生毕业后开始机器狗的创业之路。
宇树科技,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最开始以四足机器狗的开发起家,并将其卖到全球,成为该领域产品出货量最高的玩家之一。2023年,宇树科技可以涉足人形机器人,并一举成为了业界最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公司。2025年,宇树科技最新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由此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
2024年4月,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与钛媒体APP进行了独家对话,相关内容可参见《人形机器人:通用之战和未解之题 | 钛媒体深度》。
王兴兴对钛媒体APP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发的本质原因是,AI大模型的出现。以前一到两年才能让人形机器人学会走路,现在利用AI算法训练一个月就可以实现。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王兴兴则表现出了相当的乐观。他认为,2025年年底前,全球至少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比较通用的机器人大模型开发出来。这个基础大模型就像是一个完整的积木,大语言模型只是其中一块,其他组成部分还包括视觉感知、力觉感知、决策和交互等。
更长的时间线上,王兴兴则对钛媒体APP表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内,人形机器人可以把所有行业重做一遍,从工业、服务业到农业、制造业。更终极一点,政府完全可以让10万个人形机器人造出一个城市。往小处发展,机器人还可以像细胞一样大小,改造现在的所有的自然环境。”
以下是钛媒体APP此前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完整对话内容,略经编辑:
“人形机器人的拐点还未到来”
钛媒体APP:在与你见面的前几天,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波士顿动力刚刚宣布了液压版本的人形机器人将会退出舞台,今后会开发以电力驱动的产品。你怎么看这件事?
王兴兴:波士顿动力做机器人已经很多年了,商业化也做了很多年。
对于液压驱动,我差不多在2013年以前就认为这个方案无法商业化。原因很简单,它都是精密的机械零件,一旦涉及到精密的机械零件,成本都会下不来。并且,所有的液压系统都会漏油。所有你可以看到,液压系统连家用轿车都不怎么用了,现在全被电驱代替了。
所以,这家公司如果要继续开发人形机器人,电驱动的方案肯定是正确的路径。但是唯一意外的一点是,我在2018年左右就以为波士顿动力已经开始开发电驱动的版本,但后来发现他们一直没什么动静,我也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钛媒体APP:相比于液压,电驱动是不是更好适应AI大模型?
王兴兴:相对于液压,电动可以说全是优点,没有缺点。至于电动是不是能更好地适应AI,这件事情不好评价。但是,电动成本更低、运动灵活性更好、安全性更高、重量也更轻。
钛媒体APP:波士顿动力换成电动之后,加上他们之前的训练数据,有没有可能让他在新的竞争中相比同行,迭代速度更快?
王兴兴:我不好评价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的四足机器人也做了很多年,这里面大量的算法和零部件可以在人形机器人身上继续沿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大量的AI人才不在波士顿动力,而是在谷歌、英伟达、OpenAI。波士顿动力的优势可能在于硬件能力,以及传统人形机器人的控制能力。
钛媒体APP:所以,AI大模型的出现,算是人形机器人的巨大拐点吗?
王兴兴:这个拐点,我觉得没到。
它只是一个起始的方向。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ChatGPT这种这个大语言模型能直接给机器人用,但实际目前是用不了的。
钛媒体APP:为什么?
王兴兴:因为它本身就不是给机器人用的东西。ChatGPT是基于文本逻辑,它的数据集训练方式全是基于文本数据训练的,对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目前效果都不太好,全球都不太好。
所以,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你可以认为它用的也是AI技术,但是跟大模型技术其实是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钛媒体APP:但是目前有些公司已经对外表示,利用大模型可以识别不同种类的盘子,然后让机器人去识别并端起来。
王兴兴:那个其实不好深究。因为那只是个视频,并没有像外界证实。另外,他也没有数据证明如果将盘子换成苹果、梨或者其他东西,机器人是不是依然能够分辨。而且我个人感觉,硅谷那边其实没有任何明显的技术突破,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钛媒体APP:所以,AI大模型不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拐点,它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
王兴兴:它本身对于机器人来说,不重要。但是它代表的底层技术方向,很重要。目前的大模型主要是大语言模型,机器人的大模型还没有人能搞出来。
钛媒体APP:那么问题来了,2023年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的创业潮究竟是什么推动的?
王兴兴:其实原因比较简单,特斯拉开始搞了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之前在汽车、火箭领域都搞得效果还不错,把产业带得很大。这次,马斯克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后,政府、各类机构也希望早点开始做,而不是等马斯克搞出来以后,大家再去追。
同时,ChatGPT的大模型出来以后,把整个AI的想象空间打开了。你可以认为,把大家的想象力、热情都点燃了。目前的热度只是苗头,以后会越来越大。随着每年硬件和AI的技术进步,这个行业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是非常强的。
“很简单,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复杂”
钛媒体APP:目前的AI大模型只是个苗头,那之后的行业方向或者大家努力的方向是在哪里?
王兴兴:很多,首先第一步就是把AI改成机器人能用的,机器人的视觉感知、理解、执行规划等各种操作。
我和大家都一样,也很兴奋。个人感觉这个行业会发得很快,包括机器人、大模型、AI在内的各种事情,我觉得到2025年年底前,全球至少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比较通用的机器人大模型搞出来。
我们公司当然是希望是自己搞出来,但实际上按概率算,美国那边搞出来概率更大。
钛媒体APP:那就涉及到开源还是不开源的问题了。
王兴兴:反正我们搞出来,肯定是不开源的。
钛媒体APP:机器人大模型跟机器狗之间是否存在着统一的模型?
王兴兴:机器狗大多数都是通过强化学习来实现的,技术其实是比较成熟的。
机器人大模型或者机器人世界模型,它是可以用到所有的机器人上去,未必是人形或者机器狗,它是一个泛用性的东西。我一直觉得,机器人的形态未必一定要是人形,人形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我从来都不坚持一定是人形。
钛媒体APP:但是主流的会认为人形更好,因为整个文明社会都是依据人形构建出来的基本框架。
王兴兴:他们自己喜欢这么说,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你可以完全建造新的物理世界。你去挖矿,干嘛要人形?你去造楼房,干嘛一定要人?当然,人形肯定是重要的部分,或者说相对比较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不是全部。
比如说你要在家里用,可能人形大家比较喜欢,给你表演剧情、陪你旅行啥的。但是让他造房子、运东西,体力活就没有必要一定是人形。而且人形大家还会觉得有点奴隶制的感觉,让他干点不太好的活,人看着心里会不舒服。
钛媒体APP:你会感到心疼吗?
王兴兴:目前的AI它还没有达到这种级别,它没办法感知这种事。但如果它的AI已经能感知一些疼痛,感知一些不好的情绪,嗯,那可能不太好。但是目前没必要(心疼),因为目前毕竟是个死物,它的智能程度是有限的。
钛媒体APP:有一点比较好奇,目前虽然智能程度有限,但是你去推他,他为什么会表现出人类踉跄的姿态?
王兴兴:因为这是AI训练出来的,强化学习。
钛媒体APP: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
王兴兴:有些也不是模仿,就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你可以认为物流规律限制了这种机器人的大概形态就是这样,如果有一个外星人跟人长得差不多,那基本上他的行为举止跟人也差不多。
钛媒体APP:现在机器人大家会把它拆解成大脑、小脑和本体,你是怎么看的?
王兴兴:我一直不太喜欢把大脑小脑分的那么清楚。一个模型就够了,干嘛要分两个?我觉得这是没有太大必要的事。
当然模型里面可能有各种的模组,但总体我喜欢把它当做一个模型做。我们现在从行走到精细化操作,全是AI来实现,完全端到端的方式。从视觉感知到腿部执行,一个模型搞定,没有任何中间的什么数学公式,没有。
钛媒体APP:硬件能力跟得上吗?
王兴兴:机器人嘛,就那几个关节,没有什么难度。就是,传感器,然后输到模型里面,模型输入到关节,没了。
钛媒体APP:你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理解好像比其他人看得更简单。
王兴兴: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
钛媒体APP:比如,其他人可能认为灵巧手这一块,在精细化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认为很难,因为需要更准确的识别和更精细的运动控制。
王兴兴:你如果用传统技术确实很难,你不能用传统技术的,如果你的技术没有创新,在这个没有意义。当然,你也不能直接这么表达,还是不要超越大众的太多认知,不然我估计会被人骂死的。
钛媒体APP:非传统的具体是指什么?
王兴兴:就是新的AI,端到端的。就是中间不需要人为写太多的软件编程规则,也不需要做一些传统的图像识别。
钛媒体APP:怎么实现?
王兴兴:改模型。底层AI是一样的,但是你的整个模型机构、算法都不一样。这个可能不太能说得太细,说得太细不好理解。比如你压根不需要传统的图像标注、图像理解,你可以把图像和视频输到一个模型里面,输出就是机器人的关节轨迹,然后就直接训练。
图像标注也可以标注,比如标注苹果的图像。标注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跟人交互,让它能更好的理解人。但是对机器人来说,苹果和梨没有任何区别。
钛媒体APP:相比于主流,你的逻辑和行业判断都挺特别的。
王兴兴:主流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我们做创业公司,如果你的思想只是主流,完全是不够的。必须要看到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看到了以后你提前做布局,那你肯定必胜了,反正至少不会输。如果你只是看到大家都在说的东西,那别人当然可以比你做得好,你怎么能跑出来?
钛媒体APP:那在你看来,未来几年是什么样子?
王兴兴:不能说得太细,但可以确定的是行业进步的速度会非常快。
钛媒体APP:怎么个快法?
王兴兴:基本上你可能想象不到,目前有些AI到工厂的这个节奏,全球目前技术进度非常非常快,已经快跑通了。
钛媒体APP: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可以完全利用机器人干活。
王兴兴:但整个逻辑已经快跑通了,这个倒不是说机器人啥活都能干,而是能干活的、端到端的机器人已经快成熟了。更加通用一点的机器人模型,2025年底前全球估计会有一家做出来。
钛媒体APP:这么快吗?
王兴兴:更快都有可能。目前有些人已经看到了方向,虽然有点吹牛,但我也感觉自己看到了方向。在这个方向下,想要再花些时间、人力和金钱,基本上能把它做出来了。
“所有的技术突破运气,成分都是占很大部分的”
钛媒体APP:机器人模型具体指的是什么?
王兴兴:你可以认为,首先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运动能力很强,适用于大部分地形,甚至可能有些运动能力比人还好很多。比如说跃障能力、速度、跳的能力比人可能还好一点。
另外一部分就是去工厂里干活,他可以干很多活,而且是不需要人为编程的。通过大模型的能力,只要稍微教他一下,他就是可以自己学会,然后就干好了。
钛媒体APP:还需要仿真环境的模拟训练吗?
王兴兴:可能不太需要。你训练好了,你确认好了,就不太需要仿真了。当然硬件完成可能需要时间,但我觉得这个仅仅是时间问题。
而对于AI,还是有点不确定。虽然刚刚说我个人比较乐观,2025年年底之前会出现,但也有可能不是,可能3—5年都没有做出来。这得看全球人类的运气,有时候就得看运气?
钛媒体APP:怎么理解这种运气?
王兴兴:技术突破很多都是看运气的。举个例子,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他的那些理论估计也会有人发现。但是可能晚几年,甚至晚个几十年。就是你可认为,所有的技术突破运气成分都是占很大部分的。
钛媒体APP:还有一点,大模型的突破除了算法和模型,还有数据。现在数据收集是不是存在很大难度?
王兴兴:需要做的事情确实挺多的,但其实也是有方法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很多问题都没有大家想那么复杂。你也知道,就目前所有的科技领域,如果你真的去看,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相对都是比较直接、简单。哪怕是光刻机,也就那么点东西。
钛媒体APP:所以你们这个行业是不是也分成两派,乐观和悲观。比如你偏乐观,觉得整个事情没有那么困难。
王兴兴:肯定是需要时间和脑力投入的,但这些事可以解决和推进的事情,并不是像常温超导体、可控核聚变这样的问题。
常温超导体、可控核聚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它在物理原理上有没有可能是个问号。可能这个宇宙就不允许这种东西存在,人类花再多时间精力也不可能实现。
人工智能机器人这种东西,它是个很常见的东西,不是什么高明的事情,就是一堆人、一堆动物的智能。智能,是个很普遍的东西。有些动物很聪明的,很多人的话都能听懂,只是他不能说话。还有乌鸦,有些乌鸦甚至是可以直接用工具的。
所以,智能这种东西没有很多限制性,没有什么物理约束,是可以被复现的。
钛媒体APP:推动你来做这件事情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王兴兴:其实推动我个人最大的原因是AI。
早些年有投资人问我,你们公司做不做人形机器人,我跟他说我们死也不会做。
原来的人形机器人太复杂了,你用传统算法根本没办法驾驭这种复杂机器。传统人形机器人的训练算法,相当于是靠一些聪明的人类大脑去写一些数学方程式,然后去求解这个方程,制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但这些方程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环境出现变化,可能就没法用了,需要重新设计新的方程式。
这样的训练方式会导致代码量非常大,而且当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单纯靠人力是无法维护这个系统的。但是对于AI来说,只要模型搭建得足够好,然后不断给AI投喂数据和算力,AI就可以不断地试错。利用强化学习算法中的奖励机制,AI就能自动把好的训练结果留下来,坏的扔掉,训练效率得到质的提升。
目前AI的技术进步,包括AI能力是远超我个人的预期。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人形机器人之前差不多只做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性能已经非常非常好了。我们做这么快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AI的技术进步。
AI的好处就是,你只要这个模型搭建得很好,剩下的问题你就丢给算力,你不用管。你觉得要测试的场景,OK,你再给他推点数据,你也不用管。所以你可以看到,像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团队的人比国内的自动驾驶团队少很多少,非常多。我知道他们大概只有几百人,中国的很多团队一个公司可能有几千人。
钛媒体APP:这也是后来者能够超越波士顿动力的原因吧。
王兴兴:对,比传统算法的话,我们跟波士顿动力完全比不了。原因很简单,波士顿动力有一堆的MIT的博士,中国肯定搞不过人家。
钛媒体APP:你觉得未来大家的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差异点在哪?
王兴兴:机器人是一个综合的产品。他不会像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种偏差那么大,而是一些小的技术方案的差别。比如这个电机用多大尺度、电机放在什么位置、工作空间多大、外观大概怎么设计、腿的形状怎么样等这些领域的差别。
包括AI也一样,比如说大语言模型,大家也差不多,对吧。但目前偏差最主要就是各种细节上偏差,GPT整个架构还是比较干净的。
“有生之年,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所有行业与自然环境的重塑”
钛媒体APP:商业化也是比较重要的,创业公司怎么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
王兴兴:商业逻辑也非常简单,你只要你的产品的各方面比同行都好,那你基本上肯定是能赚钱的。然后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个行业本身有多大?现在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内,相对还是底子比较厚,所以基本上行业内相对比较好赚的钱还是被我们赚了。
钛媒体APP:什么是好赚的钱?
王兴兴:就是出货量比较多嘛。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我们去年人形机型就卖了不少。
钛媒体APP:卖了多少?
王兴兴:这个可能也不太好说,不到数百,但是在国内肯定是卖的最多的。
钛媒体APP:都卖给谁了?
王兴兴:各种各样都有,科研机构、AI公司,一些项目方落地都有一些。
’钛媒体APP:为什么你们可以这么快?而且甚至可以卖货?
王兴兴:因为我们底子厚,机械狗和机器人其实很像。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无论是技术研发能力、AI算法、生产制造能力、销售渠道都相对有优势,客户都是现成的,东西也都是现成的。在别的公司,这些所有的东西都要重新再做一遍,需要时间积累的。
钛媒体APP:你的这些收入足够支撑你的研发吗?
王兴兴:公司综合毛利还不错,加上我们还有一些融资。
钛媒体APP: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创业公司来说,融资能力会是一个核心能力吗?
王兴兴:现在我不太好评价这个行业,因为它现在太热了。很多有点底子的公司都拿到了不少钱,这些钱至少能让它们维持生存。
大家的钱肯定是够用的。我们开始的时候很穷的,跟我们当年比起来,现在完全是两码事。现在一些公司刚成立一年,就拿到了10个亿的估值,非常离谱。行业不缺钱,他们也不缺钱。
但是,我觉得在行业还没真正爆发的时候,钱太多也没啥用,花不到刀口上,要是硬花,说不定就浪费了。现在技术和商业模式都还没完全跑通,这时候乱投钱,真挺不明智的。
另外,像共享单车能做起来,就是因为商业模式行得通。既然模式跑通了,接下来就得拼规模,那你只能砸钱,不然也没什么别的事情干。
钛媒体APP:没有完全跑通的意思是?
王兴兴:是技术方向和商业化没有跑通,你有钱也花不到地方去,你也不知道花哪去。
钛媒体APP:技术方向的困扰在哪些方面?
王兴兴:(人形机器人)应该与AI模型应该怎样搭配,这些还不知道。
钛媒体APP:还有一点,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创业者都很年轻(王兴兴本人为90后一代),这是为什么?
王兴兴:原因很简单,老人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最近AI技术都是近几年全新的,老的知识都没啥用的,基本5年以前的AI技术你都不用看了,新的肯定是年轻人学的最多最快了。传统的互联网创业,门槛很低,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当产品经理,但人形机器人本身不是一个传统行业。
钛媒体APP:你刚刚提到说有没有一个天才的想法会出现,指的就是:(人形机器人)应该与AI模型之间的搭配问题?
王兴兴:对,差不多。
钛媒体APP:AI模型不就是那些基础的积木拼接吗?
王兴兴:这些背后的差别其实蛮大的。模型从底层开始,能改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就说Transformer吧,这都能改,现在好多人都在研究怎么改它,甚至有人想不用Transformer架构,找个全新的东西来替代。AI这领域,能动手改动的地方太多了,到处都是可以探索创新的点。
我预计,通用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模型出现。如果到时有人做出这个通用模型,这个行业的热度会更高,甚至全世界的公司都会一股脑往这个行业涌。
钛媒体APP:那到时候,你认为是软件先达成,还是硬件先达成?
王兴兴:这主要得靠软件,光硬件达成没用。就算你把硬件做得再好,要是没有软件支持,那也白搭,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钛媒体APP:也就是说,以现在研发的速度,只要软件出来,硬件是可以跟得上的?
王兴兴:硬件肯定没啥问题。如果现在真的需要,那么那我们可能巨量砸钱。说实话,两三个月到一年时间,绝对能搞定。多加点班,工资翻个十倍,设备啥的都买一堆,把资金成本一股脑全投进去,肯定能行。
钛媒体APP:那中国的和国外的硬件能力这一块是有差距吗?
王兴兴:中国做硬件更有优势,性价比更高。
钛媒体APP:为什么是这种情况?
王兴兴:首先,美国那边对做硬件目前他们不太重视,聪明的人全是做到软件去了。其次,他们的生产制造成本、工人都比中国贵。
钛媒体APP:他们好像更看重软件这一块,而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硬件。
王兴兴:对,目前大部分,尤其美国的大公司最主要还是偏向软件。但我们(宇树科技)软件和硬件都在涉及,因为我们要保持竞争力。宇树科技并不是一家大公司,人家大公司只做软件,不管硬件,可能也没问题。但我们(宇树科技)不行,得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哪一块都不能丢。要是把硬件这块放了,那可真是吃力不讨好,太亏了。
钛媒体APP:机械狗相比于人形机器人能够发展的更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王兴兴:我觉得一方面是(机器狗)的研发时间长,而且稳定性更好,目前也没涉及像抓拿东西这类复杂操作。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过去玩机械狗的人多,现在少了。比如说大语言模型,它就比机器人模型成熟很多,原因很简单,搞这方面的人多。就拿图像AI来说,过去十年差不多是它的黄金时代,做各种人脸检测的人多得很。为啥做图像AI的人多呢?因为简单呀,有台能用的电脑就能跑程序。但做机器人就麻烦多了,需要硬件仿真支持。所以这个行业本身人就少。我刚才说这个行业发展会变快,就是因为这一两年涌入了很多人,人多了,自然就会有成果出现。
钛媒体APP:宇树科技有没有自己的产品规划路线,以及时间表?
王兴兴:我们每年都会有新产品。
钛媒体APP:你预计宇树科技下一代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王兴兴:我觉得各方面能力都肯定比现在的机器人要好,包括外观、性能以及AI能力等多方面。
钛媒体APP:可以举一个具体例子吗?
王兴兴:我们还是希望(机器人)可以去工厂里干活,参与生产装配、搬运各种事情。
钛媒体APP:下一代的产品会有时间表吗?
王兴兴:目前不方便透露。
钛媒体APP:宇树科技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了,现在的融资进展速度会比相之前更快了吗?
王兴兴:我觉得还好,只是说这个行业更热了,找我们投资人更多。
钛媒体APP:你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终局会是什么?
王兴兴: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把所有的行业重新做一遍,包括工业、服务业、市场制造、农业、矿业以及建造等等方面。我觉得以后的发展,往终极方向想,政府完全可以调配10万个人形机器人,然后圈出一块地,在这里建一座新城。把基础设施建好,房子免费提供。到时候,普通老百姓都不用上班了,所有人都由机器人供养着,这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
还有,现在大家说的人形机器人,都是跟人差不多大小的。但其实,可以让人形机器人制造出更小的机器人,这些小机器人再制造出更小的,不断这么循环下去,越造越小。
甚至,它能制造出差不多细胞大小的机器人。到那时候会是啥样?说不定你看到的一个细菌,其实就是一个机器人。整个自然环境都能被重新塑造一遍。这时候,政府肯定得出台些规定,防止机器人泛滥成灾,毕竟它们可能会把资源都消耗光。
钛媒体APP:你觉得有生之年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吗?
王兴兴:完全可能实现。但只差一件事,那就是AI。所以说AI一旦突破,刚才说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我认为这对世界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我一直感觉,如果当通用机器人或通用AI完全成熟之后,再回看现在的社会,就跟我们看原始人差不多。(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