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万”这数字像块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

“大批适婚男性,被淘汰出局”:独生子的家庭,或许会到此为止

不是段子,是真事:隔壁村30岁往上的单身汉能凑两桌麻将,城里写字楼里30+的姑娘也在相亲局里被问“还能生吗”。

“大批适婚男性,被淘汰出局”:独生子的家庭,或许会到此为止

两边都急,却像两条平行线,死活碰不到一起。

“大批适婚男性,被淘汰出局”:独生子的家庭,或许会到此为止

先别急着骂谁挑谁。

“大批适婚男性,被淘汰出局”:独生子的家庭,或许会到此为止

把镜头拉到县中旁边的房产中介,玻璃上贴的红纸写着“首付8万即可入住”。

听起来便宜,可镇上普工月薪四千,扣掉吃喝,攒够首付得不吃不喝二十年。

房子没有,媒人连微信都不回。

另一边,北京五环外一间合租房里,月薪两万的运营妹子下班刷着社交软件,左滑的理由很简单:没房、没户口、没趣。

不是她心狠,是她清楚,再拖几年,连试管的成功率都打折。

于是出现诡异画面:

农村光棍攒了一年的钱,去省城参加万人相亲大会,现场男女比例3:1,姑娘一上台先问“市里买房了吗?

城市剩女周末飞成都住民宿,想碰运气遇见“不油腻的弟弟”,结果弟弟第一句话是“姐姐能帮我内推吗?

两边都觉得自己是被挑剩下的那个,其实都在被同一样东西卡住——资源。

有人搬出“老鼠乌托邦”实验,说白鼠最后都不生了,像极了人类。

听着挺唬人,可别忘了,那实验是把所有老鼠关在封闭盒子里,吃喝不缺,空间固定。

现实里,人还能跑。

真正的问题不是“不想生”,而是“跑不动”。

县城青年想跑,可高铁票、房租、跳槽成本像一道道门栓;城市姑娘想降维,可回到小地方连星巴克都没有,落差比分手还难受。

政策也试过发力。

某中部县城去年推出“购房补贴+相亲补贴”,听起来像游戏礼包,结果半年只促成了37对,其中一半还是早就谈好的。

补贴发的是钱,可买不到心动。

真正缺的是“流动”——让人能离开没希望的地方,去有机会的城市;让城市别用房价把年轻人再踢回去。

说穿了,婚姻早就不只是感情,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注册资金得够。

可现在的行情是,有人连入股的资格都没有,有人手握资本却找不到靠谱的合伙人。

更惨的是,连“感情”这门课,也没人教过。

学校教函数、教编程,不教怎么在出租屋里跟另一半分最后一包泡面。

所以别光盯着三千万。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夜里刷短视频刷到眼干的电焊工,

加班到十点还要回客户“嗯嗯”的产品经理,

他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我够好吗?

答案没人能给,因为标准每天都在变。

能做的也许只有两件小事:

一是别再拿“光棍”“剩女”当笑话,标签贴久了,人真的会信;

二是把房价、户口、职场歧视这些真刀真枪的问题,一点点拆掉。

毕竟,老鼠没得选,人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