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挥泪斩马谡”不过是小说《三国演义》杜撰的桥段。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历史上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导致街亭丢失后,马谡第一时间就选择了逃跑。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记载“朗素与谡善,街亭之败,谡逃亡。”由此可见马谡根本没有打算束手就擒。之后王平受命缉拿马谡,马谡被捕后,诸葛亮甚至没有见一面马谡,就直接以军法判处了马谡死刑。但马谡没有熬到处斩都日子,自己在狱中就病死了。可见根本没有所谓的“挥泪斩马谡”。这个桥段的单身,本身就是为了美化诸葛亮的。

街亭之败,如果真要追究的话,那么诸葛亮自己也难辞其咎。马谡有丢诚失地之过。那诸葛亮难道就没有识人不明,用人不善的过错吗?刘备在临终前特意嘱咐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但诸葛亮把刘备的苦口良言当成了耳旁风了。街亭如此重要的地方就交给了马谡这么一个“新丁”镇守。最终因为马谡的原因导致街亭失守。 虽然马谡是首犯。但诸葛亮也难逃干系。一个识人不明,用人不善,就可以把诸葛亮拉下神坛。《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把街亭失守的责任全部扯到了马谡身上。典型的双标

诸葛亮为何那么信任马谡呢?甚至对于刘备的嘱咐都充耳不闻。马谡为“马氏无常”之一。虽然其名声不如哥哥白眉马良。但马谡的才情相当之高。他跟随刘备入蜀后,立刻受到了诸葛亮的关注。再加上马谡平时爱他谈论军事谋略,并且颇有一副指点江山的意味,因此诸葛亮对马谡很满意,甚至有了培养马谡的念头。再加上诸葛亮又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他认准的人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看法。即使这个人是他的前主公刘备。 因此在马谡毫无实战经验的情况下,就直接把马谡任命为了镇守街亭的主将。这才导致了后来的街亭失守。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识人不明,而且还非常的独断专行。

既然诸葛亮如此重视马谡,那么马谡失败后为何没有给马谡一个机会呢?一方面诸葛亮需要一个背黑锅的家伙,毕竟诸葛亮刚执掌蜀汉大权,他不希望自己的地位被动摇。另一方面,蜀汉虽然势力不大,但其中派系争斗还上非常厉害的。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一直都看对方不爽,诸葛亮根本不敢徇私情,因为他需要蜀汉的政治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他执法不严,很可能导致蜀地本土势力的敌对。因此诸葛亮必须要用马谡的人头来给对方一个交代。毕竟犯了如此大错,自然得需要背锅的。而马谡就是这个背锅侠。但他也不冤。不作死就不会死,说的就是马谡这样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