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卸下职场重担、拥抱悠闲生活的开始,而退休工资就是这份悠闲的“经济底气”,直接决定着晚年生活的质量高低。眼看2026年越来越近,不少即将退休的人都在问:晚一年退休,工资计算会不一样吗?2026年和2025年的退休工资到底差在哪?今天咱们就把这事说透,帮你提前摸清门道。

2025和2026退休工资差在哪?关键细节拆解,晚年生活品质就看它

先搞懂:退休工资到底怎么算?

不管是2025年还是2026年退休,工资计算的核心框架都没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就像支撑退休生活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作为补充)。

1. 基础养老金:缴费越久、基数越高,拿得越多

这部分钱和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缴费水平以及缴费年限直接挂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计算公式是: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打个比方,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7500元,你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8500元,缴了32年社保,那基础养老金就是(7500+8500)÷2×32×1% = 2560元。不难看出,缴费年限长、平时缴费基数高的人,这部分收入会更可观。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攒的“养老小金库”

这部分是自己工作时每月缴的养老保险费积累下来的,加上每年的利息,退休后按月领取。计算很简单: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按退休年龄定,50岁退休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比如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里攒了14万元,那每月能拿140000÷139≈1007元,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存的“退休金”。

3. 过渡性养老金:给“老职工”的特殊保障

这是专门给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设立的。所谓视同缴费年限,就是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职工按国家规定算的连续工龄,虽然没实际缴费,但算“视同缴过”。

各地计算方式不太一样,一般和当地平均工资、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有关。比如有的地方是用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相当于对特定年代职工的“历史补偿”。

划重点:2026年比2025年退休,差别藏在这4处

核心公式没变,但几个关键变量的变化,会让两年退休的工资产生差距,这些细节千万别忽略。

1. 养老金计发基数:每年涨一点,工资多一点

计发基数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基数”,每年会随当地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调整。2025年退休的人,用的是2024年的计发基数;2026年退休的人,用的是2025年的计发基数。

要是2025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上涨,计发基数也会跟着涨,基础养老金自然水涨船高。比如某地区2024年计发基数是8200元,2025年涨到8800元,同样40年工龄、平均缴费指数0.8的人,2025年退休基础养老金是8200×(1+0.8)÷2×40×1% = 2952元,2026年退休就变成8800×(1+0.8)÷2×40×1% = 3168元,每月多拿216元。

2.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小金库”的增值快慢不一样

个人账户里的钱每年会按一定利率计息,这个利率不是固定的,每年可能调整。如果2026年的记账利率比2025年高,个人账户里的利息就会变多,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跟着增加。

假设2025年记账利率是2.3%,2026年涨到2.8%,个人账户原有11万元,一年下来利息就多了550元(110000×(2.8%-2.3%)),虽然单次看着不多,但积累起来也能让每月退休金多一笔。

3. 过渡性养老金政策:部分地区有“渐进式调整”

有些地区对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在逐步优化,2024-2026年可能按不同比例发放新老办法的差额。比如江苏就规定,2024年发差额的40%,2025年发70%,2026年发100% 。

这意味着,有视同缴费年限、且新办法算出来的养老金更高的人,2026年退休能拿全额差额,2025年退休只能拿70%,差距可能很明显。

4. 延迟退休影响:晚退一年,工资多一笔

2025年1月起我国实施弹性退休制度 ,如果有人原本计划2025年退休,选择延迟到2026年,退休工资会有两方面提升:一是多缴一年社保,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缴费年限也多一年;二是计发基数用的是2025年的,大概率比2024年高。

比如某职工55岁退休,2025年计发基数8500元,2026年8900元,平均缴费指数0.7,多缴一年个人账户多6500元。2026年退休的基础养老金会比2025年多8900×(1+0.7)÷2×1×1% = 75.6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多6500÷164≈39.63元,每月总共多拿115元左右。

总结:退休工资差多少,看这几点就够了

总的来说,2026年和2025年退休工资的计算框架没变,但计发基数的年度增长、记账利率的调整、过渡性养老金的政策差异,以及延迟退休带来的缴费变化,都会让最终到手的钱不一样。

对即将退休的人来说,不用纠结“早退还是晚退”,重点是提前关注当地社保部门发布的计发基数、记账利率等信息,搞清楚自己的缴费年限和账户情况,做好养老规划。

你身边有2025年要退休的人吗?他们对自己的退休工资有预估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