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国产横向效应增强弹有多强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在当今的军事领域,先进的武器装备无疑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横向效应增强弹药(PELE,或称侵彻膨胀弹)的新概念弹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焦点。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更是令人瞩目。前不久中国展出一款新型125毫米坦克炮弹,就是本文的主角:横向效应增强弹。
横向效应增强弹药的诞生,源于对传统弹药毁伤效能的提升需求。以往,现役的聚能破甲弹虽能对钢筋混凝土墙穿孔,却难以对钢筋进行有效切割,无法为步兵快速开辟宽敞通道,且开洞后的杀伤效应也不尽如人意。而横向效应增强弹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开洞和墙后毁伤能力都十分出色。
这种弹药的原理十分独特。是在一个筒形钨合金穿甲弹芯的内部装填一种惰性物质(类似于特氟龙)。当弹头高速撞击目标时,弹芯里的惰性物质会受到强烈的高速挤压,进而产生极高的压力,致使弹芯瞬间内爆。横向效应增强弹在钢筋混凝土墙上完成穿甲后,弹芯内的惰性物质内爆,压力释放所产生的炸裂速度,竟能达到炸药爆炸的爆速。
与此同时,四处飞溅的燃烧剂,无需装填炸药,就能实现爆炸燃烧的效果。不仅如此,爆炸还会形成高速破片,对敌人造成强大的杀伤。如此强大的性能,使其特别适合打击坚固工事、钢筋混凝土墙、薄装甲车辆以及各类军用器材。世界上最早研制的横向效应增强弹是德国迪尔弹药系统公司研制的20亳米口径横向效应增强弹,随后中国就后来居上。
中国近十年研制了大量型号的横向效应增强弹,从12.7毫米到125毫米不同口径的横向效应增强攻坚弹。以DBJ10式12.7毫米多功能弹为例,这是一种高精度反器材弹药,同时具备穿甲、燃烧、破片杀伤多种终点效能,且远距离精度高。该弹属于横向效应增强型新概念弹药,依靠惰性材料压缩膨胀的物理作用攻击目标,不含高能炸药,也不配用引信。
12.7毫米多功能弹的弹芯采用现代穿甲弹常用的钨合金材料,保证了弹头的穿甲能力;头部为非金属的尼龙风帽,内含少量燃烧剂;弹壳为制式12.7×108mm涂漆钢弹壳,底火采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底火,发射药采用内弹道燃烧稳定的单基发射药。
在实际使用中,该弹在1500米远距离处仍能保持足够的动能,能够精准地毁伤雷达、车辆、导弹等目标。而且,其破片效果甚至超过了89式12.7毫米穿爆燃弹,对于不同厚度的靶标,无论是10毫米的高硬度装甲钢板,还是仅1毫米的汽车薄钢板,都能在穿过目标后顺利地引发惰性材料爆炸,并形成数量可观的高速破片,实现可靠的高后效毁伤效果。
中国最新研制的横向效应增强弹是VT-4主战坦克使用的125毫米多用途弹,这是一款全口径的125毫米横向效应增强弹,主要用于打击坚固目标,进行破障作业。该弹可以通用于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使用125毫米坦克炮的主战坦克,提高主战坦克战斗力,特别是进行野战攻坚和城市作战,增强了对敌目标的打击灵活性,
中国大力研发横向效应增强弹药,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未来可能面临的跨海登陆以及城市巷战等复杂作战环境中,这种弹药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帮助部队快速突破敌方的坚固防线,为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中国在横向效应增强弹药领域的成就,彰显了我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军事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正凭借着不断涌现的先进武器装备,稳步提升自身的国防实力。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军事科技还将取得更多令人骄傲的成果,持续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