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这次可能玩脱了。
引发各界关注的香港长河集团卖港口计划,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终于卡在最后关头出手,简单来说,李嘉诚想卖巴拿马港口给美国资本,结果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接按下了暂停键,表示要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长和集团终于妥协:不会签约。
这个消息先是港媒《星岛头条》曝出来的,称长和高层人士透露,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有关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而当记者追问具体原因时,对方只给出四个字:众所周知。
从消息面看,这交易从头到尾都是「秘密谈判」,早就有小道消息表示,在2024年年底,长和集团就与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在全球范围内的43个港口业务。连港府都是3月初签协议前才知情。
长和虽然是香港企业,但涉及全球战略资产,没有全球公开招标,一声不吭就卖给美国,港府相当于直接被架在火上烤,并在第一时间与该公司取得联系。
由此可以推断,长和集团深知这笔买卖是不合时宜且影响国家重大战略利益,偏要一意孤行,就等交易完成,生米煮成熟饭,让谁也无可奈何。
他过去几十年靠「低买高卖」的资本操作赚得盆满钵满,可这场交易的特殊性在于,如果美国通过与李嘉诚的所谓“港口交易”为契机,进一步掌控全球港口乃至全球航道,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中方的海运成本,掣肘中国的航运布局,对中方这样一个外贸大国而言,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
这也是为何在全国引发公愤,国家也选择出手。如今来看,虽然还不清楚审查的步骤与最终结果,但李氏家族“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局已经注定。
很多网友表示不太懂为什么李嘉诚的交易需要被审查,“外国的企业,外国的港口怎么审查?”,“人家买了港口卖的时候不行?”,只能说这些人没有搞懂反垄断审查的实质。
中国反垄断法规定交易方全球营业额合计达到120亿人民币就要申报,欧盟规定交易方全球营业额合计达到50亿欧元就要申报,美国、巴西、墨西哥、日韩等国的规定也大同小异。
2018年,高通收购荷兰NXP,就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区域反垄断机构审查批准。当时中国监管机构SAMR阻止了高通的收购,而阻止的方法是:没有在两家公司设立的最后期限前批准交易。导致在事实上阻止了高通的收购。
2020年,SAMR则批准了英伟达对以色列公司Mellanox的收购,当时该交易还通过了美国、欧盟、墨西哥等国的批准。当时中国批准程序延迟了一年多才让交易完成。
2022年,英特尔收购以色列公司高塔半导体,需要经过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审查。如果英特尔强行收购,没有获得相关国家的批准,就有可能被禁止在相关国家销售。简单来说,两家公司的并购都需要得到主要市场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主要市场国家包括:美国、欧盟、中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
也就是说,反垄断审查,与李嘉诚的企业是不是中国企业没有关系,只要达到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定,也一样要申报。这种外国公司之间的收购,都需要中国商务部批准,更不要说一个香港公司出售资产给美国公司。
长和实业打包卖给贝莱德的43处港口涉及的228亿美金收购金额,完全符合反垄断审查标准的。这也就是中国实质上能管辖到它们的原因。因此,这笔交易长和集团表示不会签约,实属无奈。
这次反垄断总局给出的一个理由很微妙,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啥叫社会公共利益?
往深了想,这港口虽然不在中国,但长和实业出售的两处港口分别位于运河首尾两端的咽喉之地,与长和达成原则性共识后,贝莱德CEO专门向特朗普做了汇报,用该港口做文章限制中国留了砝码,这桩交易涉及全球6%的海运贸易流量,影响了中国21%的中国货轮通行权,此外长和实业要将约4000万条中国货轮的航行数据移交贝莱德财团。
很明显,该项交易属于外国制裁的一种,也符合《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如果任由交易继续,未来中国的海运贸易将受到严重威胁。
这才是真正的敏感点,这次李嘉诚秘密交易,踩了红线,商业公司是为了赚钱可以,但底线是不会威胁国家核心利益。从大公报、港澳办再到外交部多次发声,以及商务部给这个事件的“在商不言商”的定性:李嘉诚是在用“在商言商”的借口做自己的挡箭牌,所以大家才会对李嘉诚和整个李家那么反感。
三番四次喊话,一次比一次重,如今的信号非常明确——当美国屡屡以反垄断调查中国企业在美国和世界地区的投资,现在轮到我们用反垄断理由调查美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
虽然长和集团已经松了口,下周不会签约,并没有表示这一交易已经取消,话没说死,说明还有侥幸心理,但这其实属于没有看清楚形势。
所谓形势就是,从这次港澳办和《大公报》接二连三劝告一意孤行的李嘉诚到两记重拳(反垄断调查与要求国有企业暂缓跟李嘉诚家族有关联企业的任何新合作)出击,是非常罕见的行动,是因为国家看到了后果。这意味着我国不允许李嘉诚配合美国针对中国,卡中国航运脖子、限制中国外贸这样的重大事件发生。
反垄断调查一旦落地,结合过去高通收购荷兰NXP,英特尔收购高塔半导体等反垄断调查最终取消交易,长和实业的交易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远超前者,交易被取消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这笔交易如果被取消,下一步,李氏家族很可能真正失去中国市场。据彭博社有关报道,中方近日已经要求国有企业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
中国市场体量毋庸多言,而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发家,核心是依赖于内地市场和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逐步做大,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政协委员,长和、长实等等都是在中国香港上市。
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损失将远超李嘉诚出售港口带来的那点收益,甚至有可能让整个李嘉诚旗下企业都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经过16个交易日的暴跌,228亿美元还没拿到手,长和,长实,和黄医药等李字头企业先跌781亿港币的市值,这一步荒唐棋子,有可能让整个李氏家族的前景蒙上阴影,李嘉诚该清醒过来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