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中有句名言:“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里,只能是一个人主事。
遇到大事了,大家一起商议,各抒己见,但是最终的决定权,是一个人的。这样就避免了家人之间互相扯皮,谁都不服谁。
一个大家庭里,谁来主事为好呢?按照规矩,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
如果家庭里,长期是父母主事,并且六七十岁了,还在延续,这就是造成了家庭的败局。
01
在宋朝,有一个叫刘娥的女子,特别有能耐,人生也富有传奇色彩。
她一出生,父母就过世了,寄养在母亲的娘家。
稍大一些,她成为了歌女,嫁给了蜀地的银匠龚美。
龚美带着她到京城谋生,活得很艰难。龚美总想把她卖掉,换一些银子,用来果腹。
一个叫张耆的官员,觉得刘娥还不错,就推荐其给韩王赵恒。
赵恒果真爱上了刘娥。但是碍于刘娥的卑微身份,无法成婚。
一晃就过了多年,赵恒做了皇帝,也就是宋真宗。刘娥受宠,最终登上了皇后的位置。
刘娥做了皇后,权势就大了,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操办;赵恒过世之后,她就垂帘听政,掌握了天下大权。
权臣丁谓,试图让刘娥退位,把皇权交给慢慢成年的宋仁宗。刘娥直接把丁谓贬到外地去了。
刘娥老了,但一直主事,宋仁宗也只是摆设而已。
1024年,刘娥还穿上龙袍,接受一个新的封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刘娥过世之后,北宋乱了好一阵子。八王爷还站出来,说宋仁宗根本不是刘娥的儿子。这就是“狸猫换太子”典故的原型。
历史上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
比方说,武则天霸座皇帝位置,后来引发了“神龙革命”;慈禧太后肆意摆弄权术,导致民不聊生;齐桓公老了,管不住朝堂的事情,却不让位,结果齐国大乱,他自己过世后,一百多天里,几个儿子争位置,齐桓公的尸体都没有人安排落葬。
当然,现实中的家庭里,也有老父母一直主事,引发子女内斗,后继无人等现象。
比较常见的情况,有这些:儿女找了对象,父母死活不同意,以死相逼,导致儿女放手了,后来就没有对象,只能单身;儿女要去远方谋业,被父母拉住,儿女只能在家里务农,没有什么出息;女儿考上了大学,父母不同意供养,认为这女人要出嫁,不知道大投资;儿女结婚后,父母要横插一杠......
家中大事小事,都要听五六十岁的父母的,起码说明了四个问题。
第一,老父母主事,是对子女的控制欲。
第二,老父母主事,是子女确实没办法独立。
第三,老父母主事,是父母和子女在争权。
第四,老父母主事,导致儿女一直坐享其成,没有建树。
不管哪一个问题,都阻碍了家庭的发展。毕竟,父母老了,认知是比较传统的,落后的。父母的安排,导致家庭落后于时代。
父母的强势,逼着子女弱势。而子女已经到了中年,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和父母对抗,几代人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02
有一个定律,叫森林定律。
一片森林,树木很高大,导致灌木丛,野草都没有办法成长。
于是老天也看不过去了,就发起一场大火,毁掉了森林。野草和灌木就迅速成长起来。
我的老家,有句土话:“嫩笋高于竹。”
老一辈的人如竹子,孕育了竹笋。但也允许,期待竹笋比竹子更高。
新的竹子成年后,老竹子就越发弯腰,或者被砍伐。实现了竹林的新老交替。竹子的收成,源源不断。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一个词语:放权。
父母一开始是家庭的执政者,管着儿女的一切。送儿女读书。
在儿女长大 过程中,父母慢慢把管家的权限,慢慢交给子女。
到子女二十多岁,结婚了,父母就颐养天年了。
这样做,就让家庭的主事人,顺利交接,类似于一个单位的交接。
父母养大儿女,送儿女读书,帮助儿女谋业。
儿女成年,父母就退居二线,把毕生所学,拥有的权限,用三五年时间,给儿女。
儿女到了中年,父母就六七十岁了,反过来,父母服从儿女的安排。
比方说,儿女去省会谋业,安排父母到省会养老,父母是很乐意的。儿女要上班,安排父母带娃,父母也乐意;儿女不要父母带娃了,父母就回老家,也乐意。
有一个故事,叫“百忍堂”。
说一个老翁,几代同堂。为了家庭和睦,他一直忍住,针对子孙的安排,言行举止,都不会指责。老翁逼着自己服从子孙的安排。
忍受之下,是家庭的和睦,老人得到供养。
老翁对什么事情,也想横插一杠,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最终,忍一忍百事无忧。
03
有一个伟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父母老了,就如强弩之末,再厉害,也不如子女厉害。
父母老了,活再长的时间,也比子女先走一步。
服老,这才是父母最应该有的言行举止。
主动服老的父母,如一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个家庭,一时半会的成功,算不得什么,一代又一代的成功,才算真本事。
一个家庭的发展,就像一次超长的奔跑,父母拿着接力棒,跑到气喘吁吁的时候,就交给子女。子女跑不动了,就给孙辈。
接力棒交接越顺利,奔跑的整体速度越快。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