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枚被美国没收,伦敦19处房产被冻结,私人飞机、名表、毕加索画作全成赃物。这不是电影,是“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的结局。

可问题是,一个初中辍学、网吧网管出身的福建人,
凭什么在柬埔寨混成“公爵”?
凭什么27岁就当上首相顾问?
凭什么骗了全球数十亿美元,
还能逍遥十多年?

答案很简单:他背后,有一条完整的保护链

这链上,有政客、有银行、有地方势力,还有那些曾为他鼓掌的“正经人”。

第一环:地方势力的“默许”
在柬埔寨、在缅北,中央政府管不到的地方,就成了犯罪集团的“天堂”。

陈志的诈骗园区,铁丝网高墙,监工持电棍巡逻,员工被打残、挨饿,这哪是公司?是监狱。

可为什么端不掉?因为端一个,换一个地方重开。为什么能重开?

因为地方势力收了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人直接参与分赃,把诈骗园区当成“税收来源”。

网友说得直白:“不是管不了,是不想管!”只要利益链不断,犯罪就不会消失。

第二环:金融系统的“洗白”
陈志骗来的钱,怎么变成豪宅、飞机?

靠洗钱。他用离岸公司、空壳企业、加密货币,把黑钱一层层漂白。

他在新加坡设家族办公室,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在英国买楼,在美国投资。

这些操作,每一步都需要银行、律师、会计师配合。

他们真不知道钱是脏的?
不可能。

可只要手续“合法”,他们就装看不见。金融系统成了“美容院”,把血泪钱,洗成“合法资产”。

更讽刺的是,他旗下还有“太子银行”,骗来的钱,直接存进自家银行,再以“贷款”“投资”名义转出去。

一条龙服务,把整个金融体系当提款机。

第三环:媒体与机构的“背书”
最让人愤怒的,是他的“包装术”。太子集团盖楼、搞开发,一副正经开发商派头。

国内媒体猛吹他是“华人商业传奇”“南洋豪商”。2021年、2022年,他还拿了“社会责任典范奖”。

一个靠“杀猪盘”起家的骗子,摇身一变成了“慈善家”。这些奖和报道,不是真相,是遮羞布

更离谱的是,山西商务厅领导去调研他的项目,福州市侨联组织招商联谊,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还去拜访。

这些本该帮大众把关的机构,反倒成了骗局的“站台人”。

他们不是共谋,但他们的“无意背书”,给了陈志最大的信任资本。

第四环:监管的“集体失明”
为什么是美国先动手?
为什么不是受害最深的亚洲国家?
因为美国有技术,有决心。
他们用区块链追踪,
搞到比特币私钥,
创下史上最大没收记录。

可问题是,陈志的资产在香港、在韩国、在东南亚流转多年,为什么没人查?为什么没人冻结?

因为监管有缝隙,各国规则不一,犯罪分子就钻空子。

直到美国一锤定音,大家才跟着“补票”。

陈志的落网,是正义的胜利,但更是一记耳光。

它打在纵容犯罪的地方势力脸上,
打在装睡的金融机构脸上,
也打在盲目吹捧的媒体脸上。

我们总以为“有钱=成功”,
却忘了问一句:这钱,是怎么来的?

陈志的“保护伞”,不是某个大人物,而是这条从犯罪到洗白的完整链条。只要链不断,今天倒了一个陈志,明天还会有“李志”“王志”。

必须全球联手,斩断利益链,让每一个骗子,都无处可藏,无钱可洗,无路可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